五脏都是什么五行?
“五行学说”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被广泛运用于中医的临床治疗和养生预防,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具体含义和作用。
1、五行学说的内涵 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它是古人通过对自然界的变化观察得出的结论。比如:春天来了草木发芽生长,属木;夏天天气越来越热,属火;大地变黄的秋季,属土;冬天万物凋零,属水…… 五行的每一行都包含阴阳两个方面,用现代哲学的语言描述就是:五行具有阴阳两面性。
2、五行与脏腑的关系 《黄帝内经》中提出:“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人体上部分(头面躯干)属阳,下部分(四肢)属阴。 可以认为: “上焦如雾”——心肺居上,主呼吸,统管全身阳气。 “中焦如洲——脾胃位于腹中,吸收营养,化生气血。
“下焦如渎——肝、肾、大肠、膀胱等分布在下半身为阴。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张关系图。
3、五行相生是什么意思 所谓“相生”是指这一行动对于另一个行动具有促进、增益的作用。在五行之中,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依次类推。 所以“五行相生”也可以表述为:“木旺”则“火盛”“火旺”则“土燥”,“土燥”则“金敛”…… 如此循环往复。
4、什么是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是说一种行为对于另一种行为有抑制、削弱的作用。在五行之中,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依次往下。 所以,“五行相克”可理解为:“木多”则“土弱”,“土厚”则“水少”,“水深”则“火灭”…… 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