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四经五行?
中医基础理论中,把经络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来阐述,《灵枢·经脉》中说“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可见,经络在养生保健、防病治病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然而,经络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古人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经络不仅有客观的生理功能,还有客观的病理变化,这种生理和病理变化主要是通过气血运行来实现的。于是他们在《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四大经络”的概念,并对其中的气血运行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内经》云:“黄帝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禀行,何处名之?岐伯曰:此天地之动静,阴阳之变化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民不知;后世圣人,法象阴阳,和理之数,昭昭然而平易,皆谓之经脉。”……
“故曰:知者之养神,爱气而静。虚邪之中人也,洒淅振慄,毛窍虚落,轻清阳气,乃独盛满。……故凡阳病者,多热气,阴病者,多寒气。所浴之气,随人气化。” 以上文字,比较完整的讲述了人体经络形成及气的运行状况,提出“四大经络”和“五气而行”的观点。
近代医家张锡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气的运动与经络的关系,他说: “盖经络者,行气之路也。内有脏腑,外有四肢百骸,其气无处不到,而其常度恒循其道。若遇邪气外侵,正气被阻,则经络之通畅与否,有伤损之机矣。然有因邪气而阻,因阻而有病;有因病而阻,因阻而有病。其因病而阻,又有因病因形而阻,因药性而阻,以及跌仆闪失而阻,内外之阻不同,其致病亦各有异同。然而总由气机之不化,使经络时常壅滞。迨其壅滞太过,又必反伤机体之本原焉。”
现代人在认识疾病时往往只关注症状,而忽略了发病的原因,其实,任何症状的出现都有其病机和病因,只有明确病因,才能更好地对症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