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纳福五行属什么?
“麟”,《说文解字》注曰:“麟,仁兽也,麋身,马足,牛尾,一角。从肉,音麟”。由此可知,“麟”是一种仁兽,形状像麋鹿但四肢像马、尾巴像公牛,身上鳞甲的颜色类似彩虹。 那么,这种“麟”是否存在呢? 答案是肯定的。在东汉王充所著的《论衡·龙虚篇》中就记载了一种名叫“麟”的动物:“世见麟,或云似马,或云似鹿,或云似豕,或云似鼠;马、鹿、猪、鼠之相,何一而似耶?天神下守,则日月星辰如常;天神上卫,则风云清朗。天地之间,其动莫大乎阴阳。春阳发,则百物生;秋阴盛,则百虫蛰。故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斯言不失。夫岁首冬至,阳气应图自北而南。日行一度,十五天后,阴气隆盛,阳气微末。又十一天后,阴气极盛,阳气沉伏,结而为雪。” 根据这段文字所示,至少在东汉时期人们对“麟”的形状已经有了比较具体的想象——有点像马,也有点像鹿,还像野猪和老鼠…… 但“麟”最明显的特征是“有角”,而且根据“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的理论,每年农历十一月冬至时,“麟”都要角长三尺(约合当今1.8米),第二年夏至时,又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既然“有角”且能长到一丈八尺,这显然不是鹿、也不是猪、更非猴子,因此我们大致可以将“麟”定为一种瑞兽。 需要指出的是,古人所说的“麟”其实与我们今天所说的“麟”即“麒麟”并非同一种动物。
今天我们所说的“麒”“麟”,其实是春秋时鲁国的一种祭品——“鱼”“麟”。
据《礼记·檀弓》载:“君即位,宰夫取之,衅之以鸡,铺之猪。及其葬也,又用鱼、麟焉。” 郑玄注:“君死,宰夫取鱼与麟,明臣丧君以礼。”孔颖达疏:“此盖诸侯之礼。天子之礼,杀牲,尚色纯赤,此云‘赤色纯赤’,谓皮色皆赤而已。此云‘半解之’,谓宰夫初解其革,尚未剖割也。” 古人所说的“麟”其实就是一种祭祀用的鱼,而这种鱼是长在池沼里的,所以又有“沼池之利人鱼”之称。由于古代鱼类一般生活在有水的地方,所以“麟”又常被赋予水属性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