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代表五行什么?
1、“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阴阳并不是以天地为界划分的,而是以太阳为核心的。 古人为我们创造了子午流注学说,指出一天有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有阴阳,而且与人体经络对应。其中,辰时(上午7点到9点)属阳中之阳。巳时(上午9点到11点)属阳中之阴;午时(中午11点到下午1点)属阴中之阴;未时(下午1点到3点)属阴中之阳;申时(下午3点到5点)属阳中之阳;酉时(下午5点到7点)属阳中之阴;戌时(晚7点到九时)属阴中之阴;亥时(晚9点到凌晨12点)属阴中之阳。 由此可以看到,子时和丑时都属夜半,是阴阳交替的时候,所以叫“子夜阳极”或“子夜陰極”都是合适的。而寅时则完全属阳,故称少阳。卯时属阳中偏阴,又称小陽。辰時屬陰中偏陽,稱小陰。已時同卯時。午時則完全屬陰,稱太陰。未時同午時。申時屬陽中偏陰,稱小陰。酉時則完全屬陰,稱太陰……如此循环往復。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理论认为,一天之中阴阳的变化是由少到多再减少的,这种变化是递减的。即早上的辰时阳气渐胜,中午的巳时达到顶峰,下午的未时开始减弱,晚上的戌亥时则阴气渐盛直至早晨的寅卯时达到顶峰,而早晨的辰时又开始新的循环。也就是说,正午时分,虽然阳光直射,气温最高,但阴气却是最重的时候,此时最适合睡觉。
2、“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阴”这种说法也是不正确的!地支中的子午流注学说指出,每个时辰都是由阴阳组成的,只不过阳气在上午占优势,下午居劣势,而在夜晚则是完全的阴气。用天干来代表阴阳是不恰当的。 用古人发明的“纳音五行”来解释更不合理。因为它是以甲子为一旬的首字,每旬中有六个天干,分属五行。于是将十干分成五组,每组各有两个天干,一组属金,一组属水,以此类推。 这种观点是完全无视阴阳的变化,是完全违背阴阳消长的基本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