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属五行什么?
1、《礼记》曰“五声”,宫商角徵羽也; 2、《周礼》言六律,谓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夷则无射,分阴阳两类,各三律,共六律; 3、《史记·孔子世家》赞语云“至明礼乐,六艺之中,孔子最佳!”可知在孔子的观念中,音乐为六艺之首;(礼,仪也,表示祭祀的仪式;乐,乐曲) 4、汉代学者郑玄注《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时提及“礼有六尊,乐有六雅——故书仪与乐别序之”——这里的四书即《周易》、《尚书》、《诗经》和《春秋公羊传》,其后的三部即《礼记》、《论语》和《孟子》。可见在儒家的典籍中,乐的重要性是仅次于礼的。
5、汉代人把用于祭祀的乐曲称为“雅乐”,东汉班固著《白虎通德论·郊庙篇》云“雅乐者,言其道以阳礼为之,故谓之雅乐。”又云“雅者,承也。言此乐相承至今。”因此可称乐为阴阳之物,而音为承续之物。 6、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道文化的传播及道教音乐的兴起,人们的审美趣味逐渐发生转变,这时人们对乐的理解已经开始注重其“感化”作用,如东晋道士葛洪就在自己的著作里提出“乐者,圣人之所制,以导其神,归其所美,而灭其邪欲也。”(《神仙传》卷八)这里已提到乐可以“导其神”,可见音乐已经不再仅仅是外在的仪式形式而已,它开始起到“内养”的作用了。所以这时人们已经把音乐看作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
7、唐代孔颖达等著的《礼记正义》对“五声”“六律”做出解释,指出五声为宫商角徵羽,六律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锺姑洗仲吕蕤宾夷则无袭。同时还引用了汉代经学家王充的观点,认为律属于阳,声属于阴,两者结合才能成声。这样,声就具有了阴阳的性质。(见该书《曲礼上》疏) 8、宋代程颢等人著的《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谈到乐时说“声者,乐器之声,宫商角徵羽是也。理者,天地生物之理,太极动静之机是也。”这里又把乐等同于声响,并赋予其哲学意义——“天地生物之理”仿佛指代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
9、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阴阳”解释为“万物之阴阳,随天而动,随地而行……阳之所生,因阴而成,故曰‘阴生阳’;阳之所至,以阴为基,故曰‘阳含阴’”。在这里,李渔似乎混淆了自然界的阴阳与人创造的阴阳之间的区别,把自然的属性强行加于人创造的器物之上,显得有些牵强附会。但这样的理解却与道家崇尚自然界元始的状态,反对人为的干涉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