匜五行属什么?
从字形看,“匜”字像一桶水的形状(象形); 从字义看,“匜”是古代盛水器具的通称,也作“夷”(《说文》),“彝器”之一 (《尔雅·释器》)。晋代郭璞注《尔雅·释器》,说“匜,器之名,状如瓢”;宋代苏颂在注释“彝器”时也说,“匜形如瓢。”可见,“匜”字的造字来源与“水”和“瓢”有关。
从读音看,西周的青铜器铭文中多读作“夷”(见《金文编》),春秋战国时代大多读作“移”(见《古文字構形學》),秦代以上多读作“夷”或“移”(见《康熙字典》)。 “夷”“移”二字皆从“弓”,而“弓”在古代表示的意思就是“发射”,“夷”、“移”都含有“发出”的意思。结合字形来看,“射”与“水”或“瓢”的样子颇有相似之处,因此可以推测“弋”最初写作“移”或者“夷”,本义是指用带绳子的箭进行投射,也就是射箭。
东汉许慎在论述“弋”字的字形来源时说,“弋”是从“夷”得声而形成的形声字(《说文解字·弋部》)。“弋”与“夷”“移”都有密切的联系,三者可以通假。从“夷”“移”“弋”三字在古书中出现的年代来看,“夷”、“移”出现于甲骨文和金文时期,而“弋”出现在战国时期,说明“夷”“移”在“弋”之“矢”旁形成之前,就已经具有了“以绳施箭而射”的含义。所以,“弋”与“夷”“移”的关系,正如“矛”与“卯”“牟”的关系一样,都是“加义符为形声字”(《古文字構形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