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属什么五行?
“皇帝”之称号起源于秦统一中国以后,秦始皇认为秦王称“帝”,是上天赐予的意思(古人迷信而且推崇天命,所以把“皇帝”的称号诠释为天帝之子),所以自称“始皇帝”;而汉承秦制,因此刘邦建国后也自称为“皇帝”。 汉朝又继承秦制,天子作为皇帝的下级官职。如汉武帝时,曾经因为讨伐匈奴取得胜利,在长安举行祭祀,自己为“皇帝”,命令群臣行礼祝贺。此事被记载于《史记·匈奴列传》中。东汉建武二十六年十二月壬戌朔,东汉光武帝刘秀“诏曰:……其令百僚,并承唐虞之号,去‘帝’字,天下皆称‘皇’”。于是“皇帝”“皇”并称。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子称为皇上、皇爷等,但是皇帝并不喜欢这种叫法,司马炎认为这样的称呼有取笑之意(“爷”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但是这里明显含有“父”的意思,让当今天子感觉受到了侮辱)。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年)十一月辛未,上书者有人称“臣闻天地之中,莫如中国,中国之中,莫如京邑,京邑之中,莫如宫阙。故皇王之居,世称京师。”由此开始用“京师”代指帝王居住的地方。此时,“皇帝”与“皇”正式分开使用:天子称皇帝,帝王之妻称皇太后。
隋唐之后,这个规则得到了确认。不过唐朝的藩镇节度使势力庞大,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重,往往在正式文书里自称“皇帝阁下”。宋朝建立后,皇帝不再以“圣”自称(宋真宗以后称“朕”),而是称“官家”,这是“皇帝”的一个别称。此外还有“天子”,“九五之尊”等等。元明清三代基本沿用唐宋礼仪制度,因此上述名称在这一时期仍然被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