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几点到几点?
“子午流注”,是古人根据太阳在天球上的位置变化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2小时,整个一天等于12个时辰。“子午流注”体现了天体运行的规律及与人体脏腑功能的相互关系。 根据五行的特点,把十二时辰分别对应于五行,具体是: 子时(23点至1点)属水;丑时(1点至3点)属土;寅时(3点至5点)属木;卯时(5点至7点)属木;辰时(7点至9点)属火;巳时(9点至11点)属金;午时(11点至13点)属土;未时(13点至15点)属木;申时(15点至17点)属金;酉时(17点至19点)属水;戌时(19点至21点)属土;亥时(21点至23点)属水。
在“子午流注”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天开于子”、“地辟于丑”,意思是说,天在子时开始黎明,地在丑时开始开辟。从这一天破晓到天亮,这个时间段叫“黎明”。 从半夜3点到早上7点是肝经最旺盛的时候,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也就是说人在睡眠的过程中,血液会流向肝经,此时肝经获得充足的养分进行修复和解毒。因此建议人们最好在晚上10点前入睡,保证肝脏能充分解毒和中修。
中医理论认为,在一天之内有“天地人”三个时段,在生理功能上各有不同。 “天地人”三个时间分别是: 天地时:子时(23-1点),这时候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萌芽。
天地间:寅时(3-5),这时阴消阳长,万物开始复苏。 天地人:辰时(7-9),这时阴阳平衡,万物蓬勃生机。 在日常饮食上也要遵循这一自然法则。如早饭后一个小时左右,可以吃一些具有消积作用的食物以助消化,如薯类及蔬菜等;而中午和下午则应多吃一些补充能量的食物,比如糖类、水果等;晚餐可以适当吃些富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等,这样有利于维持夜间的血压水平和脑血流,有助于夜间的大脑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