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通是什么?
《五行通》是一本研究人体五行与养生、疾病关系的小册子,里面用十分简单的语言阐述了一些基本的中医理论,并介绍了运用这些理论进行养生的方法以及预防疾病的措施等。 《五行通》的作者是明朝人。
“五行”这个词被用到哲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时候,它的含义要比今天人们使用这个概念时宽泛得多。在古代,“行”既指道路(五行),又指行业或社会地位(五行之中);同时,还用来表示人体的五脏和大肠小肠等脏腑器官。
《五行通》中提到的“五行”主要是指后一种“五行”。因为古代医学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分别对应着木火土金水五行。而五脏中的脾又可以分为脾胆和脾胃两部分,因此又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的说法。所以,中医所说的五行实际上是指:肾肝心脾肺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即现代医学的肾脏泌尿系统、肝脏消化系统、心脏血液循环系统等五大系统。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界的五色五味等可以通过经络影响人类的身体;相反,人类的身体也可以发出信息,通过神经经络反馈到体内外环境。这就是古人发现的“天人合一”“五行相应”的理论。在《五行通》中,作者指出:“人身虽只有五行,天下之理,却尽于此矣。所以《内经》论五脏,有‘此五者,各有所属’;《难经》道八脉,有三虚三实。自后千古以来,论医书无数,只此一句,开卷了然。学者能仔细推详,医道尽在此矣。”
那么,这种“医道”究竟指的是什么呢?根据古书中的记载,它应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养生之道,二是治病之法。 在《五行通》中,关于养生的论述包括“五行安五脏”和“四季调五行”两个方面。其中“五行安五脏”涉及的内容包括:
(1)劳勿过极:“凡百事劳形,尤不可极。如力行、大奔走了怒,大悲哀了恐,房事过于劳伤,皆是病源,皆损五脏之气。”(2)食勿过度:“若饮食过量,填塞肠胃,伤脾损胃,命亦不寿。”
(3)勿贪色欲:“若好色不休,伤精耗血,魂魄不安,神志昏迷,渐渐消瘦,病名痨瘵。”(4)慎寒高温:“若腠理不密,风寒易侵;若房劳内损伤阳,外感风寒,病名为寒痹。”
以上四个方面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损伤人体阴阳、损及五脏的做法。
还有“四季调五行”,主要是指导人们在不同的季节采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来调和体内的五行气场。 《五行通》中还介绍了一些简易的诊法,用以判断自己身体的阴阳气血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采取调养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