忋字五行属什么?
《史记·高祖本纪》有“沛公惧,不知所言”之语,张守节正义引徐广曰:“恐不自安,又不知当言何语也。” “遽”为仓促、匆忙之意,与“惧”正可相配;而“惧”“遽”二字皆从“大”得声(“惧”又从“隹”),音同或近,故可通假。 至于“危坐”之“危”,王念孙谓其不误,详说见前文。“危坐”即“正坐”——因秦人席地而坐,故以双膝着地而不臀部着席者为正,凡臀部着地者皆谓之“坐”,若以足跟点地则谓之“跪”,若臀部离席而只双膝着地为“箕坐”(古人亦称“踞”)。
《孟子·公孙丑上》有“执巾节”之说,赵岐注云:“执巾以塞二目,象人有耳目,制使不得乱,是谓‘节’也。”此所谓“执巾”,盖以手执巾两端而覆眼耳之意,如此则“节”自不覆于首而置于两手之间矣。《后汉书·礼仪志中》载东汉祭祀时侍臣执手巾拭鼎,李贤等注谓“拭鼎者盖以执巾覆而拭之”,可知执巾覆眼乃秦汉间普遍习俗,盖亦“正坐”之义。《史记·滑稽列传》载淳于髡以杖叩齐威王额曰:“王欲饮乎?”威王大悦,乃赐酒。按当时礼,使者叩额则主君当起;使者击王,非受命而为,故威王以为善谐谑。然仔细想来,当时的礼,并非如后世所认为的上下尊卑之分甚严不可犯,威王虽贵为王,但淳于髡以其使者的身份可以当众击王以示戏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