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在五行中属什么?

闵居岚闵居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按《说文》的解释,“林”是二“木”相并,表示“众木”,从“二木”会意;而“森”则是三“木”并列,所以“森”的意思是众木紧密排列的样子。 那么,两个字的含义就有区别了——“林”的本意是指一片树林,引申为聚集在一起的同类事物或人;“森”本来是指一棵树,引申为众树密集的样子、众多聚集的样子。 再来看几个例子: 1.诗经·大雅·棫朴:“嵩高维岳,峻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嵩山是五岳中的中岳,它的最高峰叫太室山,太室又写作太崇(后多作嵩)。这里用的就是“崇”字本义“高地”的含义。所以这里的“嵩”也是指的“高山”的意思。 而《左传·成公十二年》记载晋国的郤克与齐国打仗时说:“余虽与晋君同卒,不敢离山陵(高地)。”杜预注解释说:“山曰陵。”则表明,这里的“山”和“陵”是一样的意思啦! 2.唐·杜甫诗《陪王使君登玉台山送薛六衔驹》:“玉台双麟趾,朱阁重鸟轩……清切鸾凤音,飘颻松竹韵。”其中的“玉台”“朱阁”“鸾凤”都是名词词组。其中“玉台”本来是形容台阶的,如《汉书·武帝纪》说汉武帝修建了“灵台、时坛、辟雍”等建筑,其中“灵台”就是用来观察天象的台观。这个台因为用玉石装饰而得名。但古人经常把玉台用来代称宫殿、楼台,比如李白诗云“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的诗中经常使用“蓬莱”“玉树”来代称宫殿和楼阁,就是因为它们有华丽的装饰特点而被人借用来了。 所以这里的“玉台”当是借代宫殿楼阁的词语。同理,“朱阁”“鸾凤”也是如此,都当是代称建筑物名称的词。

3.再如,我们看唐代刘禹锡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这个“巴蜀之地”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地理概念,而是泛指长江上游地区;“二十余年被放逐”也不是实数,只是诗人自谦的说法。同时,这也不是说诗人真的就在夔州呆了二十年,而只是在那里居住了大约两年左右的时间而已。而且,根据史书记载,刘禹锡被贬后曾多次前往夔州,所以他所说的“二十余年被谪居”也不确切。 但这首诗最引人注意的一句话是诗的首句:“巴山楚水凄凉地”。这句中的“凄”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寒凉,冷落”。“厉”在这里不是动词,而是形容词。其基本意义是“威猛,严厉”,但是也有“寒冷”的意思,因此也才有了“凛冽”这类词汇的产生(详见《康熙字典》)。 在《辞源》中,解释“凄凉”这个词条的时候,就列举了《世说新语·识鉴》中的句子作为例证:“殷浩初作扬州,刘尹行,临川道中戏告侯曰:‘卿乃自谓处叔父之官,咄咄复何言?’侯还答曰:‘正自萧条。’” 殷浩是东晋名臣,他做扬州刺史的时候,刘惔去拜访他。两人都在车子里交谈,谈着谈着就把车子停在路边歇息,这时刘惔便对殷浩开玩笑道“您做了我叔叔的职位上的官员,怎么还这样没出息啊!”殷浩听了后,笑而不答。等到车到了驿站之后,他才对刘惔说道:“我现在虽然身处官场,但是却没有什么政绩可以回报圣恩啊!” 刘惔说的“萧条”两个字在当时是贬义词,相当于我们今天常说的“落魄”或者“潦倒”。后来人们常常以这两个字来形容一个人失意的情绪。不过,随着时代发展,这两个字的含义也有了变化。如今这两个字通常指的是一种萧索的景象——这也是对原意的保留和发展吧,也算是语言发展的正常现象。

4.还有一句古话,叫做“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出自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散文《陋室铭》。 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作者住处的简陋,但却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情操。 全篇只有81个字,却字字珠玑,句句铿锵有力。特别是开篇第一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更是千古流传,成为了人们常挂在嘴边的名句。 当然,这些例子都是借用了“山水”一词的原义。不过,既然如此,我们在谈论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山川”“河海”之类的词语的时候,还是要按照当时的语境和作者的意图来进行分析和解释才妥当呢!

司跃翔司跃翔优质答主

木,因为树木的生长需要水和土的营养,所以五行属水或土生木; 火,因为是火的燃烧需要空气的氧气来助燃,因此五行属金克火(泄)木生火、水生木。 金,金属的颜色是金黄色,为太阳的亮色,且能切割物体,属于阳之刚; 水土,颜色黑灰色,主静,有包容性; 山,颜色呈赤褐色,土中隐含石沙砾,也是山的象征之一…

其他如风等,都是自然界中的抽象之物,很难具体划分其属性了。 至于你的问题,“林”字本义是指两个相同的木放在一起。 “李”指的是一种树名,也指这种树的果实。 如果按现代造名字来看的话,这两个字的含义已经没什么可说的了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