琤五行属什么?
《说文》解释“琮”为: 琮,柱圜象天,璋方形象地。 其外有璧,厚薄均象日月。 “琮”是外圆内方的柱体玉器。从形状来看像柱子,所以用“琮”字来表示,并且因为中间是方的象征天,外面是圆的象形容地。而古代天子祭天的时候用的玉就是璧和琮。因此段玉裁在注释中说,“其外有璧,厚薄匀象日月;其中琮,柱圜象天也”。 由此我们得知原来古代的琮既象征着天和地(天圆地方)又代表着日月。这样看来古人造字确实很讲究。 我们再来看看“琤”这个字。
《康熙字典》对“琤”字的解释如下: 琤[琤]〔琤鍧〕〔琤瑽〕象玉碰击的声音。 另见【琤】
根据以上可知“琤”的本义应当是指象声词,即玉碰撞或水流冲击发出的声音。同时它还有一个意思是“叮咚”的意思。比如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中有“山翠万重碧,江澄一月青。更看善才洞,始见郦卿琤”。其中的“郦卿淙”就是指水声清越动听的样子。还有宋代杨万里所作诗中亦有“风来松子萧萧响,月落琤琤泉满池”的描述。由此可见“琤”在古代常常用来指代悦耳的声音。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琮”与“琤”二者虽然读音相近但并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古代没有任何一种关系可以说明两个字同音就可以认为是同一个意思或者同一个词了),只是因为两者字形相似所以才被现代人误以为有关联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