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属于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古代中国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大多认为是由金、木、水、火、土五元素所组成。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世界的大万物都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管子‧五行》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行不一,五行各异。” 现代科学证明这些不是自然要素而是运动形式和规律,它指导着宇宙万物的运行变化。
古人将五行按照相生的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了一个循环圈: 金生水 土生金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克水 金克木 木克土 火克金 土克水 “相生”的涵义是:母生子,滋助成长;相克的意义则是:子反制母,过犹不及;因此有“相生则长,相乘则亡”之说。
从字面上看,“念”是一个会意兼形声的字。金文的“念”由“今”与“心”两部分构成,小篆承之,隶变后成今日之汉字笔划。繁体字的“念”中有一个“心”旁,而简体的“念”没有了这个“心”边。
那么“念”的意思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得先从“今”说起……
上古时期的“今”像一个人跪坐的样子(也有说是像人跽坐的样子)。因为这种坐姿是当时很尊贵的样子,故此“今”又有了“当今之世”“今上皇帝”的含义——当然这是后话了。
“今”最初指的是现在的时间概念,表示的是一天中的现在,即白天将近结束的时候。后来才逐渐变成今天的意思了。
再来说一说“心”——其实“心”的原初含义并不是心脏,而是一指人心,二是指中央,三是指南方的中心。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的象形文字,这就是“心”的古字形,其形象一颗跳动的心,本义就是人的心。后来引申出中心、中央等意义。《说文解字》:“心,人心,脏也,所以生,骨间空疏受液而守营。”段玉裁注:“古以肺谓之藏,肝脾谓之腑,心不在六府之列,虽不在腑而在中央,故曰藏。”可见,古人说的“心”特指人的大脑和灵魂所在之处,也就是现代医学所指的心脏部分。
至于中间的“心”为什么没有边儿了呢?我认为是因为古代的“丨”既可以是竖画也可以是横画,既可以作竖线也可以作横线,为了书写方便就把中间那个竖改成了横,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念”字。如果没猜错的话,简化字也是如此考虑的。
“念”的意思是:现在的时刻,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