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的五行属什么?
在甲骨文中、金文中,“刻”的字形都是“刀”下面有“土”字,表示用刀在土地上刻画的意思; “名”字的字形则是“口”中有一横,这个形状的意思是嘴巴被一横封住了,所以“名”的意思就是指不能说出的秘密(比如人的小名); 所以“铭”和“刻”“名”的意义差不多,也是指不能告诉别人的事情或秘密 ,只不过这里的意义是“用刀子在器物上雕刻文字”,这时的“铭”已经有了动词和名词两个不同的词性了 在战国时代,“铭”开始用作动词,用来指“用文字镌刻于器物之上并抒发感情”的行为或者做法,这时它已经由名词转为动词了 从战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铭”基本上都指的是这种文体——在器物上表达怀念之情的一种文体,它的形式主要是叙述墓主的生平事迹,并且以感叹作结。
晋朝时,“铭”开始从器物上转移到书籍上,成为书籍版式的名称之一,这时候它是作为“题跋”性质的说明文字来写的,主要叙述书籍的来源以及作者的生平,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已经具有文体的性质了 南朝梁代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中说: “夫神道幽玄,文旨微眇,效之体式,难为详列……至于铭刊鼎鼐,载述功德,经国之序也;勒碑命篇,垂昭后世,藏之名山,亦志事之良者矣。” 刘勰这里指出了两种很重要的文章体裁: 一类是“经国之序”——用于记载国家大事的文章体例,也就是记述史实的记叙文; 另一类就是“铭”了 ——这类文章既可以在青铜器上刻写记录功德,也可以在石头或者其他物体上面进行雕刻铭记。
隋唐以后,“铭”就专指这一类文章了,而且其题材也不限于“铭刻于器物”了,可以写在其他各种载体上的文章都可以被称为“铭”。 明清以来,“铭”还常常与“碑铭”连用,泛指一切记载功德事迹的文章,包括对先人所作的墓碑之文和对历史人物所作的传记等。现在有些著作也把“碑铭”称为“墓志铭”。 到了今天,虽然人们很少把“铭”用在器物上了,但作为一种文体仍然保留了下来,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纪念文章之中。当然,这种文章的写作技巧与古代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