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字五行属什么?
“乃”(nǎi、né),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1]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西周金文[2] [3] ,古字形由臼和口两个字符构成,本义是指用舂捣去壳的粮食作食品。后“炊黍”之义被“食”取代;又其引申有用为第二人称尊称、表示两种事物相关联等义。由第一人称代词的合音词“我”与动词“为”连用也可表第二人称,并由此产生否定副词“非”。
详细释义
〈代〉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臼”,下面是“口” ( kǒu)。古人制造石杵用来舂米,也有用木制的。两字合成“乃”。本义:你;你的) 同本义 〔your〕 汝,女声也。——《说文》 你,彼也。——《广雅·释亲》 王谓侯言曰:“若于君孰与寡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我欲辱之,以其名。——《论语·宪问》 余弟宗玄。——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今既见子皆如是,何不足邪?——清· 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乃公(你的父亲);乃翁(对你的父亲的称谓);乃父(乃翁,用于称自己的父亲,含自谦意味,有“老翁”“家父”之意) 乃尔(如此,这样); 于是 然则一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 “唯利是图”的乃字,应该读nai第四声,为什么现在都读nei第三声?
——《辞海》P798页
〈副〉 才 且犹未也,况直云乃乎!——汉· 刘向 《列女传》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故曰:箕子见困于纣而不羞采菽。——《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 乃祖乃父(祖先); 乃心(心怀;心意);乃兄(贤兄,兄长)
〈助〉 用在主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或情况跟主体有关。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着”、“了”、“时”等,或者干脆省去不译。多用于文言文中。例如: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鸿门宴》 吾乃与而君水火乎?------《勾践归国》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但少闲杂人,时复往来蒙冲划艇中。------《赤壁之战》 〈动〉 通“年”。年龄 孔子生鲁昭公六年四月乙丑。------《孔子世家》 是岁,成帝初即位。------《张衡传》 又如: 乃头(人头); 年齿; 壮丁; 童幼(儿童); 髫年(幼年的称呼。七岁左右)
〈助〉 加强反问语气。可译为"怎么"、"哪里"等等。 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可忍,孰不可忍。——《孟子·滕文公下》 有如此之势,而为败,为败,殆有甚焉。——宋· 苏轼《教战守策》 又如: 岂足奈何; 何为; 为甚么; 从何处来?往那里去? 予尝疑孔明之机略,不如法正之谋略。——陈寿《三国志·先主传》注 又如: 岂能; 奈斯何; 这事怎好; 怎能容忍 用在转折句的句首,表示对上文有所反驳 虽然天帝叫他把草拔掉,但是神农氏不肯答应。──《封神演义》 〈连〉 如果没有 虽远必诛。—汉宣帝诏 〈介〉 引进与前面所陈述的对象相区别的对象。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于”(对……来说)。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委之于小儿孺子之手。--刘备 对日宣言,宣布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罪行,中国抗战是正义行为。——《毛泽东选集》四卷二五九页 我们对于敌人的态度也是如此。——《毛泽东选集》二卷一九0页 他对于我们的做法很满意。
〈名〉 指事情 乃令张辽击鼓吹号,震天动地。——《三国演义》第八十回 又如: 大事不好; 要紧的事很多
〈形〉 竟然,居然.亦表示反问.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庄暴见孟子》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 那有这等事? 再没这事吧!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乃尔”一词,一般只用于反问句中,表示出乎意料,含有感叹之意.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象〉 用同“乃”. 【例句】 ~大丈夫也,至此只好认输罢了!——《三侠五义》第五十七回
〈动〉 乃,像形。从臼,从口。臼,舂米的用具,与米有关,所以从口。本义:舂米,做饭 ◎ 舂米 [chongmǐ] 又如:~人(舂米的人,妇女常被强迫如此劳作); ~米为糜(把米做成饭) 煮饭 [cook rice] 齐侯与其大夫间亦有言。——《国语·齐语》 又如:~食(煮米饭供饮食) 喂养 [feed] 是以圣人之治,空人和自然相安无事的状态,也就是天地万物自然生存发展的状态 [動]給養﹐給備。《素問·上古天真論》:“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壽。”王冰注:“謂寒暑得宜,四氣調和,飲食適量,不使過多。” 又[動] 做飯。漢•劉安《淮南子·說林訓》:“火不燎栗,水不淹舟。”高誘註:“慄,甘食;猶言甘食之美。” 隋•江總《贈韋紀國詩》:“烹茶當竹泉,~米用玉釜。” 宋•蘇軾《前赤壁赋》:“~稻粱,填雞鴨之腹。” 又[動we�] 營養[nutrition] 宋•歐陽修《送田進文序》:“田為近鄉里官吏所輕,獨以能~為異。” 明•王世貞《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