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古代中国人将宇宙万物相类比后,划分的五种性质层次对应关系。 “金木水火土”中的每一字都代表了不同的世界、事物或状态的含义。 “金木水火土”被后世认为是构成这个世界的最基本元素。 现代科学认为世界组成的基本元素有氢(Hydrogen)和氦(Helium)两种;原子量最小的三种元素是氢(H)-1,氦(He)4;中子数最小的两种核素是氘(D)3,氚(Tc)3。 在中国古代则认为金、木、水、火、土为最基本的物质,并由此发展出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学说。 “五”的数目是对天地之间一切事物抽象化之后的统计结果。
古人以一表示数量的最小单位,而五则是天地之间事物数量的最大临界值了。 比如天地的上下左右四方各称为一方,合为四方,亦称“四方”或“四维”. 而《礼记·中庸》中说:“方以四时成体,圆以四时成功”,所以四方也就有了时间的含义,成了“四季”之意。
古人对于时间空间的认知极为有限,因此就通过这样的一个概念完成了对世间万物的分类与抽象描述。
“行(háng)"在古代有多种意思,其中一种是“行列”的意思。 例如在《诗经》中有“彼都人士,束带结发”一句中就提到了“行人”(指行人的队伍)这个概念。
此外还有另外一种意思是“行走”“运动”等。 在这里我们讨论的对象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概念所组成的系统,并且每一个要素都能够代表一个独立的领域——它们分别是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的属性(也可以说是特征或者用途)以及生克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 所以这里的“行”是一个动词而非名词,而且它还是“五行”这一系统的核心所在! 所以说如果只关注于五行中的某一特定范畴,那么它的本质就是孤立的个体而已。只有将其纳入到整体的系统中才会展现其真正意义:即相互支撑又相互制约的一种平衡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