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五行属什么?
《说文》中有载:“仕,事也”,“仕,学也”(汉·许慎)。从甲骨文中可以看出,“仕”字最早是“事死”的意思,后来演变为“事生”——事奉君主之义(王国维先生语).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与“仕”有关的字的演变过程吧: 下面我再来说说这几个有关“仕”的成语或古词: 一.投笔从戎
出自东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投笔:弃笔。指抛弃文学而为官从军。 二.仕女图 “仕女”这个概念在今天的语文语境中,已经很少使用了,一般用于中国古代画中画着女子的绘画题材,尤其是将古代仕女画作为中国画一个专门的类目。这种画主要描绘古代的女子,特别是贵族妇女,故有此名。 三.仕途坎坷 这里指的是政治道路艰难曲折。 四.趋炎附势
比喻趋奉、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五.朝秦暮楚
原指战国时期诸侯国势力不断发生变化(朝秦即亲楚,暮楚即亲秦)。形容人在政治上见风使舵,反复无常,变化无定。 六.入仕 在封建社会里做官称为入仕。 从以上六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仕”是一个十分有内涵的字眼哦! 仕,古时一种官职名;亦泛指做官。如:《战国策·赵策三》:“秦卒亡赵而有魏,伐韩,拔邺,北地入韩、魏。”又用作对人的尊称——表示敬意,类似于今日对他人的敬称。
优质答主
“仕”字属金,五行为土。 “士”字属于火,其五行属性为木 (引自《康熙字典》) 古代社会地位高的人才能称“士”、做“士”,因此“士”的五行属性应该以木为主。
但“士”在古代还有另一种用法“士”指“武士”或者从事“武艺之人称为‘士’ ”所以这种用法中,则又显示着它的水属性了…… 以上观点仅为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哦!欢迎多提建议或批评指正哈!o(∩_∩)o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一个人的称谓,往往用字的偏旁部首来区别。比如张三李四是老百姓,就是因为他们名字都带“木”字旁;王五赵六都是王孙贵族,就在于他们的名字都是“王”字旁。宋江当了强盗首领,就是因为他的名字中有“歹”字旁;包拯做了公安部长,完全是拜他名字中有“舟”字旁。
同样的,人们为孩子取名的时候,也会根据字的偏旁部首的讲究来选择。古时候男子大多以“金”字旁或“氵”字旁来取名,比如岳飞、关羽、姜维等著名将领,都是“金”字旁;刘备、孙策、周瑜等诸侯帝王,都是“氵”字旁。女子大多从“女”字旁来取名,或者也是“氵”字旁,比如嫦娥、貂禅、武则天、甄氏。
至于“土”字旁和“艹”字旁,则多应用于农业和自然事物。“石”字旁和“木”字旁,则多应用于普通百姓。因此很多人会犯这样的错误:给男孩取带“艹”字旁或“木”字旁的名字,比如林海峰、柳青,以为就和著名棋手和著名作家一样出息。实际上,名字中带“艹”字旁象征着亲近自然,性格中缺少进取;带“木”字旁则意味着缺乏自信,一生多忧愁,缺乏主断力。
那么,“仕”字,到底应当归入什么五行呢?
“仕”的读音有shì和zhì两种。zhì是用于姓氏,比如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当读shì的时候,有做官的意思,比如出身布衣、身无功名,未入仕途。
《说文解字》中说:“仕,官也;从人从士,士亦声。”《新华字典》中则说:“仕,做官(古代特指作政府官员)”,引申为入幕、就职。“士”的本意是男子、有才能的人。因此,“仕”作为入职、任职等意思,可以引申为有才能的人就职。从“人”,从“士”,“士”亦表示声。“士”字作声符。按照这种说法,“仕”字应属于“人”字旁,按照中国传统的取名讲究,应属于“土”字旁。
但还有一种说法。在古代,做官是“士”阶层独有的权利。而“仕”和“士”在古代,原本是一个字,而且是音、形、义相同。因此“士”和“仕”在古文中是可以通用的,比如《左传》中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这里的“二叔”指的是周公姬旦的二哥管叔鲜和四哥蔡叔度。西周初年,周天子把王室子弟封为同姓之诸侯。管叔和蔡叔都属于“士”姓贵族,因此在当时的典籍中,也可以写成“管叔”和“蔡叔”。
因此,从声符和字义上,人们认为“仕”归“士”字旁。“士”字旁的字,大多有知识、有才能的读书人,很多字的意思引申到“兵”,比如兵士、士卒、战士。因此,按照字义和声符,“仕”字应属“士”字旁,按照中国传统的取名讲究,应属“兵”字旁。而“兵”字旁也属于“水”字旁,所以“仕”字应该在五行中归入“水”字旁。
本人认为,“仕”的字音和字义,确实是从古代“士”字引申过来的,因此从声符方面,“仕”字应属“士”字旁。但字义已经完全发生改变。按照字义,应该归入“人”字旁。但是又考虑到,按照中国传统文化,对“金”字旁和“氵”字旁,往往用于取男子之名,尤其是用于人名的字,很少有从这两类字旁中取字的。而很多“士”字旁和“人”字旁的字,往往用于取女子名,比如淑女、女儿、丽人等。因此,将“仕”字放在“士”字旁,符合传统习惯,更应当按照“士”字旁来判定为“水”字旁,五行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