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堕胎?
堕胎在很多西方国家都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美国当然也不例外。在美国,一些宗教团体和所谓的“捍卫生命团体”坚决反对堕胎。他们在美国很多大城市(比如像首都不华盛顿或者纽约这样的大城市)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反堕胎团体在行人来往较多的地方游行示威,高举着各种大字标语和口号,还经常贴一些血腥味较浓的宣传画(比如一些流血的胎儿图片等等)。所以,当来到美国生活以后,对于那些来自一些堕胎非法国家的人来说,这种现象是很让人大跌眼镜的。那么,为什么堕胎在美国会被很多人当成是一项“权利”呢?这与美国的特殊国情以及文化渊源有很直接的关系。
说到这,就不能不提美国历史上的另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奴隶制。因为,美国人支持堕胎的由来和他们之前支持废除奴隶制有着很多异曲同工之处。早在一百多年前,当美国社会里对于是否应该废除奴隶制的这场争论最为激烈时,曾经一位著名的废奴主义者,也就是大作家霍桑(他也是一百多年后著名的畅销书《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祖先)曾经给自己的支持者写过这样一句话: “Be true, first, to the two things I have named, even though in doing so you should lose the other world by subtraction”. 这句话的大意是,尽管把其他所有东西(也就是除了他所指的“两件东西”之外的东西)都减掉以后可能会一无所有,但是一定要首先坚持自己所相信的“两件东西”。霍桑的这句话后来给后来的另一位著名的女权主义者Louisa M.Alcott带来了很大的触动。Louisa在霍桑的这句话中看到了男女平等的先例,并且把这句话应用到女权运动中去。Louisa的很多支持者也是受她的影响而积极地投入到了争取妇女权利的斗争中的。她曾说: “It makes men more than men to be true, and women less than women to be anything less. … Let us be as true as steel, as gentle as a woman, and win our rights by making the world willing to give them to us, instead of wrestling them".
而Louisa的女权主张最终在几十年之后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其内容也包括了支持堕胎。这样的一种女权运动在美国被称做是“女性主义”(Feminism)。这个概念在上世纪70年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成为支持堕胎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据(另外一些理论根据还包括:反对一个女性被迫生育一个不想要的孩子;女性有权自由支配自己的身体等等)。在当时支持堕胎的人们当中,也有著名的大明星珍妮·库克。
但是“女性主义”这一理论的局限性也逐渐地暴露出来,支持堕胎的人们需要一些更为广泛的理论支持。其支持者们在长期的探索中最终发现,支持“个人自由”是推动堕胎合法化以及得到广大民众支持的更直接的动力。这一点在1973年著名的“罗伊诉韦德案”中得到了完全的体现。“罗伊诉韦德案”是发生在德克萨斯州的一桩著名的“支持堕胎案”,后来被提交到美国最高法院进行裁决,是美国宪法与文化战争的一个具有重要转折点意义的经典案例。这桩案例最终导致德州法律被宣判违反宪法,推动了美国各州的堕胎合法化。在“罗伊诉韦德案”的审判中,个人自由的理念和宪法精神都被提到最高处。
所以,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经历了从废奴运动到女权运动再到对个人自由的追求等几个历史阶段后,美国人对堕胎的态度发生了从反对和拒绝到理解再到支持的翻天覆地般的转变。这种变化不仅在思想上,而且也在社会立法上都有所凸显。在“罗伊诉韦德案”之后,堕胎在美国绝大多数州都合法化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在美国就没有反堕胎的团体了。实际上,这两种观点的代表团体和组织在美国各州都有。在很多场合下,他们之间甚至会进行一些“对峙”。比如在一些城市中,在一家提供堕胎服务的诊所附近,经常会有一些反堕胎的团体成员站在诊所门口高喊口号并企图阻止那些来此做人工流产的女性进入诊所。而在美国,每到每年的“纪念阵亡战士日”前后,往往都是反堕胎团体成员最为活跃的时候。他们认为,在堕胎行为中死亡的每一个胎儿都应被视为是一个早逝的美国人,为了纪念这些早夭的魂灵,他们常常会在上述这些日子在一些城市举行游行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