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搞大众?
二战之后,美国没有了欧洲战场这个大客户,福特T型车在世界各国普及度越来越高,美国汽车工业开始从B2B向B2C的模式转变。此时由于T型车的不断普及,用户开始对汽车这个产品有一定的认知了,对于配置、性能、设计也开始提需求了。但同时,人们手里的预算又非常有限,所以无论是车企还是用户,都会考虑一款车既要有配置又要有排面,同时又不能更贵。这时候,人们想到,一辆车的发动机、前悬挂、后悬挂、底盘、内饰,其基本结构其实都是一致的。区别在于前脸、尾部和座椅用料等。
这个时候便出现了,某款车有普通版本,也有相对“高配”的版本,例如有布料座椅和真皮座椅的区别,有铁皮尾部和镀铬装饰尾部的区别。这样一来,一辆车便以一个核心平台推出了俩配置,甚至仨配置。这样对于车企而言可以提高零部件的通用化率、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对于消费者而言花得钱没有增加,但却得到了更多“好用”的配置,这便形成了最初的产品矩阵。而因为这些配置较低、价格便宜、产量巨大的车型不断推出,这便逐渐形成了最初的B级车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