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是历史故事吗?
其实,“舍本逐末”是一个来源于历史典故的成语,常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
舍本逐末典故记载于《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少),其产约则轻(轻视,瞧不起)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该典故主要表达的意思是,从事生产的农民生产的粮食不能够满足商人经商所需,如果从事经商的商人越来越多,那么粮食便会越来越缺乏;同时,如果经商越来越容易得到利益,那么农业生产也会渐渐被人们遗弃。
后来,人们把这一典故总结为了成语“舍本逐末”,表示轻视主要的、重拾次要的,与“本末倒置”意义相近,常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