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怎么讲故事?
故事教学是根据语言教育的原则编选有教育意义和趣味故事的题材,来增强幼儿的想象力,发展语言发展、感受和思维能力,通过幼儿在语言和情节中的感受力,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故事教学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给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到新鲜、有兴趣,乐于参与,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幼儿在听、看、想、讲过程中,学习观察,想象、表达,发展思维能力,丰富幼儿的语言知识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故事教育中,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小班幼儿主要是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情绪和事件的发展,能用自己的口吻复述故事;中班主要是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分段有重点地讲述故事,并能根据故事发展,预测故事的发展和结局;大班则要根据故事内容展开讨论、猜测故事的内容。要求幼儿学习评价故事中的人物,鼓励幼儿运用语言知识编故事、创编故事,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得以提高和发展。
故事教学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故事内容,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引起他们学习活动的内在兴趣。要引导幼儿主动学。例如,中班“小熊请客”,可以引导幼儿主动猜想小熊请来的客人,请幼儿用语言描述、学熊的音色学熊说请客人、幼儿想象客人的反应:客人来后,小熊怎样招待客人、为客人忙前忙后,最后客人满意地离开,让幼儿体会小熊为客人忙碌、感到疲惫时高兴的心情等。通过让幼儿学小熊的语气、动作、神态,让幼儿学象熊招待客人的样子等,让幼儿在模仿、猜想、主动学中感受熊待人友好、热情、有礼貌的思想,体验劳动的辛苦,教育幼儿要做一个友好、热情、能体谅他人的好孩子。
要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环境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活动和展示平台,以充分支持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小班,教师应提供故事图片,让幼儿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学会看图讲述;在中班,教师应提供相关的动作和玩具作为讲述故事时的提示。而在大班,则应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地讲述故事,可让幼儿自己选择故事内容或进行编排、表演,让幼儿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不作过多的干预。
幼儿讲故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让故事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容易接受和理解,使幼儿感兴趣。如:“小熊请客”、“我爱我班的朋友”、“我会做家务事”、“小猪盖房子”、“小猴摘桃子”等,这些幼儿的生活经验都比较熟悉,他们能自然地说出或讲出相关内容,能把自己说经历过的经验迁移到故事中,能很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紧密地联系起来。
(2)要选取形象生动、幽默、风趣、有趣或有教育性的故事,使小班幼儿产生兴趣,感到新奇和有趣,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如“小白兔借蒜”,由于故事中语言生动,形象有趣,又贴近幼儿的生活,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并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绪。
(3)要让幼儿讲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对于幼儿不喜欢讲的故事内容,教师不宜强行要求讲,以免幼儿产生厌烦心理。如,有的幼儿不喜欢“小猫钓鱼”的故事,不喜欢这只三心二意的小猫行为,但幼儿喜欢那只专心学习的小猫,如果教师强行让幼儿去讲述“小猫钓鱼”或“小猫钓鱼的态度”的故事,势必影响幼儿讲述故事时的积极情感体验,甚至会使幼儿对讲述故事感到紧张、厌烦,久而久之,幼儿将可能排斥讲述活动。
总之,幼儿园老师讲述故事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借助幻灯、投影来为幼儿讲故事,也可以让幼儿自己看故事书,教师提要点,让幼儿复述故事,还可以让幼儿边看故事,边听教师、幼儿一起讲述故事内容,这样,幼儿会乐意地去讲述故事,讲述故事的质量也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