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佛爷有什么?
1,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后改称“北洋保商银行”)的创办人之一; 2,中国第一代富商、巨贾的代表人物; 3,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慈善家,兴办福利事业,热心资助教育,参与创立北京师范大学并担任首任董事长; 4,一个时代的象征和代表,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他就是荣毅仁的爷爷—荣宗敬。 荣家庄是无锡南乡的一个小乡村,村中有座小寺庙,香火并不旺盛。庙宇建在一个高台上,台下方是一个大院落,原有一座大殿,供奉着关公像,再往前是戏台,供庙会时演戏用。 大院两侧各有三排房屋,全是木结构,青砖灰瓦,脊兽高翘。中间一排房子略高,有正房又有厢房,荣氏家族就住在这里。 清乾隆年间,有位姓荣的都司掌管着这座小寺庙的香火。他死后,家中贫困潦倒,子孙也无人做官发财,家境渐渐没落下来。到了太平天国时期,荣家庄遭到洗劫,又遭火灾,房屋全被烧毁。
清末民初时,荣庄尚有田地百顷,房屋上千间。但是,到解放前夕,荣家的产业已经不到100亩土地,房屋也只有百余间了。 旧中国,农村普遍重男轻女,而荣家却格外重视女孩的教育。这跟荣宗敬的姨奶奶陈含芬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陈含芬是荣宗敬姑妈的女儿。她出生时,家庭已比较富有,可以请先生在家里教读书。但是,在那个年代,一个闺秀出门上学是件非常罕见的事,更别说去私塾里跟着一帮男孩子一起念书。
可是陈含芬却坚持上学,并且非常喜欢读书。她的父亲认为女儿受点教养总归不是坏事,便同意让她去上学。后来,陈含芬不但接受了新的思想和文化,而且还学会了英语,能读能写,是个才貌双全的女子。
后来,荣宗敬的舅舅到上海经商,由于当时上海许多洋行里都有翻译的空缺,于是灵机一动,就把尚未出嫁的表妹陈含芬推荐给了荷兰人开的大丰洋行做翻译。从此,陈含芬成为了一个职业女性。 当时,在上海租界上的新式女子中学并不多,陈含芬又是唯一一个住在学校里上课的女学生。每天她都要在学校里上7节课,从上午8点到下午5点半。课间休息10分钟,中午有个小时吃饭时间。课程有国文、英文、算术、地理、历史、体操等等。每个星期天还有假期。 这让从小没有进过学校的荣宗敬十分好奇,他经常趁课间跑到女生们的课堂上去观察。 看着在教室里坐得端端正正的女生们,他的内心深受震撼。
1904年,荣宗敬来到上海投奔哥哥荣德生。刚开始,他们兄弟俩在一家面粉厂做工,后来两人一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批私营纺织企业,生意越做越大。
随着财富的积累,荣宗敬开始热心公益,他先后在上海、无锡建造医院、开办善堂,赈济灾民、收养孤儿。他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担任商会会长、资政院议员等职务。
辛亥革命爆发后,荣宗敬与哥哥荣德生一起东渡日本,购买日产面粉机器,在无锡建立面粉厂,以“平价”售卖粮食,获得了“平民英雄”的美誉。
后来,他又投资钢铁、水泥、电业等行业,成为全国工业领域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抗战爆发以后,荣宗敬随国民政府迁往武汉。1938年底,他前往缅甸参加仰光华侨举行的欢迎会,途中不幸病故。 这位极富传奇色彩的近代实业家就这样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