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区鄂尔多斯?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鄂尔多斯人,来答一下这个题。 首先,我认为应该从历史渊源上来谈,因为我觉得现在对伊旗的不认可可能有一部分来自于当年乌审旗的划归。(虽然我也很不爽)但是纵观中国历史,行政区划改革往往是建立在政治因素上的而不是地理因素上的,因此我们得回到上世纪50年代去看这个问题。
1947年,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后,划分了8个盟、34个旗并制定了相关行政区域。此时距离新中国成立还有两年,当时在今鄂尔多斯市境内设立了绥远省兴县专区,辖境包括现东胜区和乌审旗全境及杭锦旗北部;设立了察哈尔盟和晋北专区,辖境分别为今天的集宁区和丰镇市以及临泽县部分。新中国成立后,绥远省建制撤销,设立内蒙古自治区,兴县专区改称忻县专区,但辖境几乎没有变化。1956年,自治区辖境内各盟、旗均改为县,绥远省建制恢复,同时成立了伊盟行政公署,驻地在今天的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管辖范围内的县为:伊金霍洛旗(原伊克昭盟驻地)、准格尔旗(原准格尔旗驻地)、达拉特旗(原达拉特旗驻地)、鄂托克前旗(原鄂托克旗驻地)、鄂托克中旗(原乌审旗驻地)、杭锦旗(原杭锦旗驻地)。随后又设立了乌兰察布盟,把原属绥远省的丰镇市和集宁区划给了乌兰察布盟。
1958年,乌兰察布盟所属县与伊盟所属县合并,组建了新的伊盟,同时将原归乌兰察布盟的巴彦淖尔盟划入其辖域内。此后到1962年,由于人口增长,进行了几次区划调整,分别设立了东胜县(今东胜区),乌审旗(今乌审旗)和杭锦旗,并将巴盟的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的部分地区划入新设立的伊盟。需要指出的是,此次调整虽未将察右中旗和察右后旗划入伊盟,但却将原来隶属于察右中后的乌兰花划归伊盟,而乌兰花的居民大部分是“蒙古人”。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现在的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属于伊盟(归乌兰察布盟时期除外),而且两地市区皆由察哈尔移民构建而来。也就是说,在计划经济时代,呼包二市的工业建设所使用的主要是蒙古人和察哈尔人的劳动力,而这两个群体都属于蒙古语族,所以语言相通,文化相似,人们彼此间并无太大异样之感。
到了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经过30多年的市场经济洗礼,人们的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地域观念也开始凸显出来,以方言而论,包头话和太原话相差无几,而二者相隔不过几十公里而已;另外,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大量外地人涌入内蒙古就业和生活,城市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方言逐渐淡出主流社交圈,而地域概念则得以强化,于是乎出现了所谓的 “京腔”、“普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