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宗稻香村在哪?
要说正宗的稻香村,那得说说它和护国寺的关系了。 据传光绪年间,宫中一位太医得知皇帝久病不愈的原因是因为“脾弱胃弱,不思饮食”后,进献自家秘制糕点,方才解决皇帝的苦闷。 这糕点便是用面粉、白糖、芝麻酱和鸡蛋为原料制作而成的细糕。
因为太医姓苏,皇上爱吃他送的点心,便叫他“苏点心”。后来这名字传出去,百姓们都叫他“苏糕点”。再后来,有人专门向皇上献糕点和菜肴,便都带上了这位太医的姓氏——苏。 有一次,御膳房进贡了一盒酥糖,上面印着“苏糖”二字;还有一次,御膳房做了几碟杏仁豆腐,上头写着“苏做”。这两样可都不是太医院哪位太医的作品啊!原来这是皇上特意为这位太医设计的,用来表示对他技艺的赞赏。 不过,到了清朝末年,宫里宫外都有了出售糕点的地方。但真正的老字号“稻香村”却是在一个寺庙里。
1776年,京师有个富家子叫吴春熙。他从小喜欢烹饪,对各类菜谱都了然于心。当时,他家隔壁住着一个和尚,两人经常一起聊天,谈文论艺,好不快活。这和尚不仅佛学精深,做菜也是一等一的好,尤其擅长做道地的江南菜。
这一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无锡。当地官员为了讨皇喜,特地将这和尚请来做御厨。这和尚不仅厨艺高超,还发明了一道点心献给皇上——用糯米粉制成的条状糕,中间夹杂着果仁,外面裹着豆沙,吃起来又香又糯。乾隆吃得开心,赐名“稻香村”。之后,这种糕点就被称作“京八件”之一,流行开来。
到了晚清时期,北京的许多茶馆里都能买到“京八件”。但是,这些茶馆卖的都是成包的销售,若想自己单独买,还真不容易。当时,护国寺有一条街都是卖小吃和零食的,十分热闹。这里就有一个“稻香村”,卖的就是“京八件”和其他苏州美食,很有名气。
如今,护国寺早已不复当年的盛况,可是这个“稻香村”却还在。只不过,今天的人们已经习惯于到超市里购买速冻食品,谁会大老远的去护国寺去买糕点呢。于是,这家“稻香村”也渐渐冷清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