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都为什么在北京?
作为从历史中走来的城市,北京有很多称号“京”、“京师”、“京城”等等。而其中的“京”字最早见于金代,《金史·地理志》中有“大兴府属县六……通州,本名京,以地处京师,谓之“京县’”的记载;“师大”之称则始自汉朝。 那为何叫“京”呢?
首先因为北京是首都。古人建城很喜欢选择地理位置重要、交通便利的地方,而且大多还临水。而北京恰好都具备这些特征——它是天子脚下,又是北方重要的水运枢纽(至少元朝时,京杭运河仍可通行)。
其次因为北京是都城。在古代,城市有“五门”之说,而“京”字本义就是指宫廷、王宫,所以,后来“京”便专指都城了。 比如《孟子·公孙丑下》里有“天子适诸侯,必告于京”的句子,这里的“京”指的就是都城。再如曹操的《短歌行》中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其中“何”字后边的“之”字指的就是都城。
还有就是因为北京的城墙。老北京有句话,“北京四景”,指的是“宫阙巍峨”(形容皇帝的宫殿)、“长城逶迤”(夸耀北京的长城)、“荷塘月色”和“芦荡秋潮”(前者指圆明园的后湖,后者是指通州西北的八里桥,因桥下芦苇茂盛,每年秋水涨时,绿浪起伏,故称“秋潮”)。这“三景”中前两个显然是褒义的,可最后一个“秋潮”怎么理解呢?这个词也常被用来形容愁绪,比如宋人秦观的词句“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里面的“一帘幽梦”不就是说的“塘荷月色”吗?可见这两者之间的相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