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在五行中代表什么?
“凤”,甲骨文像一只美丽的鸟,翅膀很宽大,腹部有鳞甲。金文同甲骨文。小篆像凤凰的羽毛装饰得很好看(《说文》)。可见“凤”就是某种漂亮的鸟类。 但“凤”又是个指事字。上面的一横表示它是神鸟(王力的《汉语文字学》) 。许慎把“风”的字形分析为:“凤,神鸟也……凡风之属皆从风。”“凤”的本义即是神话中的百鸟之王、能带来风雨的神鸟——凤凰。所以东汉的应劭说:“凤,瑞应鸟也……雄曰凤,雌曰凰;天下有道则至,无道则隐。”
那么为什么凤凰是“祥瑞”的象征呢?因为古人生活经验不足,缺乏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认知而出现了“误解”——即认为雨雪风霜等气候变化是“凤皇”带来的。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了上古时代的一种祭祀:「以圜丘祀天神」。这是用圆形的坛场来祭天,而且必须是在天气晴朗的日子,否则就是不敬。这看上去很奇怪,毕竟太阳和天气没什么关系嘛!其实这种祭祀方式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祭祀「天」,而是为了让「风调雨顺」。这种风俗一直流传下来,直到现在,我们还在每年举行「祭天」或者「拜日」的活动。 另外,由于凤凰外形非常美丽,身材匀称,浑身散发着高贵的气息,所以一直是儒教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的五德之一。
五行在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按照中国古人的哲学观,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的。不同的东西属不同的行,行与行之间既相互对立又互相排斥,既相互制约又互相依存。人们按照这种宇宙观处理各种事物,安排生活,形成了传统文化的基本骨架。
中国古代五行是五种物质元素的分类体系,它是对世界万物构成和关系的本源性解释。与西方把世界归结为构成万事万物的元素不同,中国传统的五行是具有生成变化关系的化生原则,而不是静态的构成因素。在中国古代,“五行”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中国哲学中的一种系统观,主要指金、木、水、火、土之间的 Wood 相生相克的关系。后来中医用五行解释人体五行学说,五脏是指人的生理系统,五气是病邪,五味是营养物质,五音、五色、五臭、五脉是生理病理的标志。
五行在神话中有具体形象,它们不仅具有生命,而且具有道德和社会等级。金、木、水、火、土五者,按古代的观念,都是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也称“五运”、“五常”。木神少昊是黄帝的长子;水神颛琐是黄帝的孙子;火神帝喾,是黄帝的曾孙;金神尧,是黄帝玄孙;土神是舜,舜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与尧有君臣之礼,也进入五行之神系列。他们又都是青、黄、赤、白、黑五方上帝和五帝。
凤凰在五行中代表火行。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并称,中国另有五行学说,将自然界的五类元素(金、木、水、火、土)称为五行。认为五行之间相生相克,依着阴阳消长的原理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