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字五行属什么属性?
《说文》释“奚”,“奚,大蛇也。从虫,奚声。音希。”段注曰:“徐铉曰:今北人呼小蛇为奚,此语近之。”“奚”本义为“大蛇”。以“奚”会意组合而成的新字形新字义,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虫部》中已有记载:“奚,鱼妖,生海里。象形。”这里“鱼妖”即指海兽胃壁中的鱼类形状残渣。
东汉王充《论衡·奇虫》中也有一条关于“奚”的记录与以上不同:“燕之北乡有山名幽都之野,林树茂盛。有人焉,面目手足皆如鸟样,集于树上,名之日‘奚’。”这段文字中的“奚”则是一种形似大鸟的猛兽。虽然形状各异,但“水中有鱼,林中有兽”,可以想见,它们都是古人想象中的怪异生物。 后来人们用“奚”来指称某些人类社会的异类。《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我吾以兮为不德,何故使我抱忧死?”杜预注:“卿位卑,当呼其君,言我吾以为君薄,故使我抱忧而死。”这个“我吾以兮”的“兮”指的就是“傒”,是“吾”误认其为“君王”而表达歉意的一种礼仪性称呼。类似这种因误会而把“奚”当做人名的例子还有:春秋时郑国大夫公孙楚,因其长得虎头虎脑,名字又与“奚”同音,所以别人都叫他“庾公之斯”;战国韩非子韩平,因为名字与“奚”同音,所以也称他为“韩胡”;秦末汉初泗水亭长刘邦,被人称作“刘季”、“刘老儿”等等不一而足。
随着历史发展,“古之‘兮’字,至秦汉时多讹变为‘奚’”(李学勤主编《古文观止译注》),这种讹变也影响了人们对“奚”字的判断。清朝经学家焦循就以“古‘奚’字当作‘兮’,《诗》《骚》‘奚’字皆是乎声之转”为依据,认为“《庄子》‘奚益’之‘奚’,当读若‘希’,谓无所益也。”(《论语正义》)可见清儒已认为“奚”的本义就是“无益”。这种理解影响至今,词典里往往收录这一种含义,而忽略其他。其实,在古代文献中,“奚”表示“何处”和“如何”的含义也应该是一个常用义项。
例如:
①《礼记·檀弓下》:“君姑沈溺,如奚如乎?”意思是“您慢慢陷下去,将怎么办呢?”
②《战国策·齐策四》:“大王加惠,以客从居,舍奚以为?”意思是“大王给了那么好的待遇,我在这里住下来,还能指望什么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