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字怎么看五行?
“五行”最早出自《尚书·洪范》,原文是:“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 这里其实已经点明了“五行”的性质和特征了,但是却没有说明来源。在战国末期编纂的《周礼》里提到了五种元素,分别是土、金、水、木、火,其性质与五行的性质相近: “土”属黄色,象征土地;“金”属白色,象征收敛光华的金属;“水”属黑色,象征滋润万物的雨水;“木”属青色,象征草木;“火”属红色,象征温暖万物的大火。 这种观点被东汉的经学家郑玄所接收,他在注释《周礼》的时候写道:“木,活也。火,温也。金,声也。水,凉也。土,恬也。五者,天地之正色也。”“正色”就是标准的颜色。
后来郑玄的观点被广泛接受并流传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五行”:木火土金水,顺序也不曾改变。不过这个说法有一个漏洞,那就是缺少“土”。在汉代之前,人们认为“土”居中央,与其他四方(东南西北)相对应,又与四季中的季春、季夏、季秋、冬至相对应。既然已经有了“金”和“水”,那么“土”的位置就必不可缺。
首先说下什么是五行,五行相生相克,生的意思便是强化,克的意思是被抑制了。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五行其实也是一种谐音,一般用字五行的这个字代替五行。比如五行缺金,那么用金这个字代替五行金。那么五字又如何生克呢?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依次类推,逆向就是相克。比如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字并不是只有这五行的字,而是有对应五行属字,这里就不展开说了。看五行字的五行属字,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就是按字义,比如“水”这个字,它的五行属字是水;再比如“金”这个字,它的五行属字是金,以此类推。
第二种说法是按周易说的,每一种五行字都对应着36个字,比如以下五行属性:
金,是指带金字旁或者为金属之物类的字,如银、镍、铭、鑫等;
木,是指带木字旁或者为植物类的字,如桦、森、林、柏等;
水,是指带三点水和氵字旁字的字以及为江河湖海类的字,如江、海、洋等;
火,是指带火字旁及为带有四点或者带日字旁、为灯、辉、煌类的字,如光、灯、照等;
土,是指带提土旁、为山丘田园类字,如山、田、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