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在五行中属什么?
一、什么是五行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古人所说的“五行”与现在所理解的“元素周期表”中的“五行”完全不是一回事儿。古书中的“五行”,是古代中国人根据物质在人世间的存在形态(即“形”)和作用方式(即“行)而做出的五种划分;它更像是一个分类体系而非具体的某几个实体。
二、五行是如何起源的 根据《尚书·舜典》记载,上古时帝王掌管国家大事的五大官职叫做“五服”,它们分别是:司徒(管土地的叫“土”)、司马(管战争的叫“火”)、司空(管建筑、祭祀的叫“金”)、司寇(管刑法的叫“水”)和中行(管礼仪的叫“木”)。这五个官职各有归属、各有专司,不能随意跨越界限。后人根据这一记载演绎出了五行学说并一直流传至今。
三、哪些事物被划入不同的五行之中呢? 五行学说的具体内容虽然早已遗失,但后人在前人基础上添加的内容却是大量存在且十分清晰。根据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古人是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分成五大类的,每一类用一个字表示,它们便是: 只要知道每个字代表着什么样的事物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把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全部纳入五行这个框架内。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唐代诗人王维有一首著名的诗叫《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其中的“红豆”,在古代诗歌中常用以象征“相思”之意。所以,后世文人用来表达相思之情时都喜欢用“红豆”二字。因为它们进入了古人的思想体系并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