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的意思五行属什么?

农淇基农淇基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解字》释“茶”字:“荼或从草,或从木;秦人作荼,楚人作蔎,晋人作茗,唐人作荈。”(见图一) 图一 许慎这里说的“秦人”“楚人”“晋人”“唐人”,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指代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屈原生活的战国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和唐朝。也就是说,在这四个历史阶段中,“茶(chá)”字的字形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这些字形变化反映了饮茶习俗的传播过程——茶最初在陕西一带种植,被称为“荼”或者“草木之茶”,后来传播到长江以南各地,由于南方多木少草,所以“荼”字逐渐改为“茉”字头,如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三之造》中就说“其树如小豆,蔓生,本小末大,密生白毫,俗谓茗茶。”这就是今天“茶”字形义的来源。

但是,关于茶叶的字形,还有一个细节问题需要说明:在唐代及唐代之前,“茶"字除了有"艹”部之外,还有“邑”旁(如图二)。这一点容易被忽略,但在古文字资料中却是有据可查的。如宋代苏辙著作《轼豆斋文钞十卷》之一《新定采茶录》中就写到:“茶之名,众饮之作,始于唐而兴于宋。然唐书所载,惟蜀川解州产,今惟江左有之……《本草》不载,而世言茶产于蜀,始自姚君《后山集》云‘蜀中茶’,则知唐时已有此物矣。”

书中提到的“《本草》”,指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本草纲木集》,成书于明代嘉靖二十九年,其中记载:“茶,即乔木也,叶如桑叶,边有齿,深绿色。”——注意这里面提到了“乔木”,而这正是有“邑”旁的“茶”字的字形特征。

那么,为什么“茶”要在唐代加入“邑”旁呢?这是因为,在古代汉语中,“茶”字除了表示茶树、茶苗等含义之外,还常常代表用茶树叶制作的饮料,这种饮料在制作过程中要经过蒸熟、舂烂、过滤、煎煮等多道工序,类似今天的“糍粑”,所以,“茶”字就带了“邑”旁。到了宋朝,人们已经发明了绿茶的制作方法,即用蒸青工艺制成散状的茶叶直接冲泡饮用,这种茶叶不用蒸煮就能直接浸泡,因此形状很脆易碎,不能再带“邑”旁了,否则字体就很难看。于是,“土“字旁也就成了“茶”字唯一的偏旁。

图二 以上文字可参见杨宝忠先生《古文字结构表新编》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