炀在五行中属什么?
“炀”这个字,《说文》给的解释是:“炀,炽也。从火,扬声。”东汉许慎的这个解释是相当准确的。“炽”者,烈也;“炀”,也就是火很猛烈的意思。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热得烫手”、“热火朝天”。 用五行来说,“火”代表南方、夏季,还有心、小肠等经络和器官。“热”或者“炎热”属于典型的火属性。所以,“炀”字也属于火的范畴。
只不过,跟“燃”“炒”“焚”这些字一样,“炀”所表示的火烧程度似乎更轻一些——没有到“燃”的程度,也没有到“爆”的程度。它更像小火慢炖,文火煨汤,是一种时间较长的温度升高的过程。 所以,“炀”字用于形容人体,多指一种热烘烘、湿漉漉、黏糊糊的感觉,比如“血炀口鼻”“汗流浃背”“汗如雨下”“汗如油出”等等。用来形容物体,则指的是那种慢慢变热的过程,比如“铁炀成钢”“泥垣煜烨(yù yà,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一统王朝。
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征发数百万民夫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也称东都),北抵涿郡(今北京西南)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纵贯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五省,北控永济渠、南达江南河,连缀贯通的有通济渠、邗沟,全长2 500多千米,由长安至江都(今江苏扬州)有水陆两种交通路线。
陆路路线与隋初裴矩所记大体相同。走水路的从大兴城附近的广运潭入渭,西渡黄河、东出孟津入通济渠,通济渠从洛阳引河汴水至淮,再由淮入山阳渎,至江都入长江。
沿江而下至京口(今江苏镇江),再北行经新筑的伊娄河(引江水)经瓜洲至扬子,抵南道入江南河,至余杭再南下可至会稽。炀帝巡游江都,利用的就是这条水道。
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在开通后近1 900年的漫长岁月中,对于中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国防的巩固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在隋朝更作为一条连接南北的中枢纽带,成为繁荣隋朝的经济命脉和推动统一事业发展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