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属于五行中的是什么?
《五行大卜》曰:“木,仁,东方也;火,礼,南方也;土,信,中央也;金,义,西方也;水,智,北方也。” 这是古人基于“天人感应”的信仰而作出的关于“五行”属性的猜测性解释。 这种观点被后来的学者称为“阳阳说”(因为“仁”“礼”“义”“智”“信”都是阴阳所属)或“方说”(因为五行相配的五个方位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它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事实上却有问题。
第一,先秦文献中并没有看到“以方向定五行属性”这种说法;第二,“万物皆有阴阳”,如果阴阳可以作为五行的属性标准,那么阴阳同样可以代表所有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界的所有事物——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第三,五行相配的东南西北中显然是一个整体,将中央单独拿出来与四隅配属显然是很奇怪的,但若将整个四方与中央搭配,问题就解决了。以方定位的说法实际上是建立在以中心定位的基础上的,即五行分别对应的方位是东、西、南、北,然后中间再加上一个“中”作为特例。
实际上,“中”不是个特例。五行中每一个元素在自然界都有其特定的分布规律,如木分布在植物的东方,土分布于四大洲的中央等等。五行在中与别的行之间的关系正如阴阳在其他两个阴阳之间的关系一样,我们称之为“阴阳说”或“消长说”——它们都基于同一种信仰——“天地之气”的运动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终则有始”的周期循环运动,另一种就是“此消彼长”的对抗运动(这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气血循环”和“阴平阳秘”)。
我倾向于认为四方的阴阳属性是以这种运动为依据确定的——东南为阳,故草木茂盛;西南为阴,故水深土厚;东北为阳,故冰雪寒冷;西北为阴,故干燥少雨;中央虽不为阴阳所分,但实际上是阴阳平衡,故万物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