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为什么还有五行?
汉字中蕴藏着阴阳五行的奥秘,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自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开始,历代学者对此都有研究(当然,现代语言学认为阴阳五行说缺乏科学依据,是一种构拟的古代汉语构词规律)。这些学者的观点大多汇集在王力的《古代汉语》课本里。
汉字的五行分布情况是这样的: 木:春,东方,青。 火:夏,南方,红。 土:中央,黄。 金:秋,西方,白。 水:冬,北方,黑。 为什么是“五”行而不是四行或六行呢?根据王力老师的说法,因为四时各有两行(一阴一阳),中间一行(土)既是中央又是枢纽,所以是五行。
至于每一行的属性,王力老师是这样说的,“某一行的特性,是该季节气候的特点、该民族人民生活的习惯以及该文字形体的构造特点等方面的综合性结果……” 也就是说,这些特性只是概括了事物的共性,而不是它们的本质属性。而且,每一行属性和四季并没有完全一一对应的关系——比如夏季属于火行,但大部分哺乳动物都是夏眠;秋季金行,但草木都会枯黄。
那么,这种理论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我认为最大的意义在于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和思路来看待问题。如果我们可以像古人一样不拘泥于某一特定文化(比如古人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构成的宇宙万物运行是有规律的),而是从宏观上把握事物相互间的联系,那我们的视野就会更为开阔。
例如,我们可以把“五行相生相克”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指导我们处理人际关系——这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而微观上,我们对每个事物也要做好平衡——就像中医提倡的“阴阳平衡”,如果一个人的性格过于内向,我们可以通过锻炼的方式使其外向一些;而如果一个人的性格过于外向,我们可以让他静下来,内敛一点……只有做到内外兼顾,张弛有度,我们才能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