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喜忌吃什么?
五行的原理其实是在说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时候,会释放出一定的能量(这里用“量”而不用“质”其实是比较科学的,毕竟质量是守恒的),这个释放的能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1、氧化还原反应,这是自然界万物合成的基本途径,可以说是有色有味的物质基本上就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合成的,所以这类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就是滋养人体的根本能量。
2、离子键或者共价键的断开或者形成,这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结构,由于生命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或离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当这些化学键断裂或者形成的时候就会释放出能量,当然这种能量的释放与酸碱理论中氢离子的释放或者中和是不同的。所以这类物质的能量释放也是有其特定的规律性的。
3、其他一些特殊的化学反应,比如说有机分子的合成或是蛋白分子中的氨基酸间的缩合等等,这一类反应有时候也会释放出较大的能量,对生物体的功能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但是这类反应并不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影响也比较有限。 五行分别对应了上面三类反应中的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这里把阴阳两极和电解质电荷给过滤了,因为它们会影响反应的进行,但不决定反应的本质。)每一行都代表了一类对生物体有用的反应类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五行确实是代表了五种不同的能量的来源。 那么这五行又是怎样影响人类的生理和病理的呢?这个问题就复杂了。
首先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作用,而每一种物质也分有着不同的属性,因此五行的影响必然是复杂的。比如金对应的金属元素能抑制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显然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木对应的碳氢化合物能够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显然会对细胞的代谢产生影响…… 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五行的影响未免太过单一且没有条理。于是在古代的医家们就在这一基础上加入了阴阳的概念,把五行分为五行阴阳,即木火土金水,再细分阳火阴火、阳土阴土、阳金阴金、阳水阴水、阳木阴木。
这样划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描述生理过程中的阴阳消长,比如人在睡眠的时候,阳气入阴分而滋长,所谓睡醒了,就是阳气出了阴分而显现于外,这也是五行阴阳的理论基础之一,自然在人体上也有了对应的体现。 既然有了阴阳的概念,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了阴阳两个属性,于是五行生克的顺序也就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木火土金水变成了现在的阳木阳火阳土阳金阳水阳木,并且有了“实”“虚”的概念。
这在中医基础理论里面叫做“五行学说的体系化”,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解释生理过程和病理反应。 至于吃什么补什么,其实在中医看来并不是很靠谱,因为食物进入胃肠道之后,首先会被研磨分解,然后变成小分子营养物质,再由胃肠粘膜吸收进入血液,最后传递到全身,供养各个组织器官。在这个过程中,食物本身已经被消化液分解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也就是营养物质而已,五行之说更是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