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在五行属于什么?
五行,是指五种元素,即木、火、土、金、水,是中国古代道家描述万物运行规律所发明的一种哲学符号,它们相互生克,对应于现代科学则是物质存在的形态不同,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黄帝内经》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又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古人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只有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才有可能长寿。
根据这一理论,人们将五官与五行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归纳,以便于指导人们的日常保健。 《黄帝内经·灵枢》日:“五脏者,所以参天地,寓乾坤,立阴阳,制刚柔,以司人身之气化。”经络腧穴学中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均有经脉与外界相通,这些经气在外周循环,形成了所谓的“经络”,而所谓“腧穴”也就是经络上的穴位。
中医认为,人的五官(目、舌、鼻、口)和外部的自然界,都各有相应的脏腑经络与其相对应,且相互影响。通过调养、刺激这些器官的外部相应部位,可以有效地达到内治的效果。 根据上述古籍文献记载,我们不难总结出五官与五行之间的大致关系。
1.鼻为肺窍,外应土位,故称“鼻为苗窍,土位中央;鼻主嗅闻,土生万物;肺主皮毛,其味香。”
2.口为胃窍,脾胃属土,故又称“口开神气散,胃实病不生。脾好逢饥不想食,口中津液是仙丹。”
3.耳为肾窍,肾气通于耳,故有“肾开窍于耳”之说。
4.舌为心之苗,又为脾胃之外候,饮食滋味,通过舌的味觉作用传入心中,从而发挥其对人体的营养作用。因舌与心、脾的关系密切,因此古书《本草求真》中有“舌尖是心之尖,齿龈是脾之膜”的说法。还有“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及“心开窍于舌,其华在舌”一说。
5.目为肝之窍,又为肾经之标,故《黄帝内经》中提到“肝开窍于目”的同时,又提到“目者,五脏六腑之精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