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五行属什么?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植物是有五行的,而且并不是现代人们认为的属木,土,金等简单的属性。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提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里的阴阳指的是春夏秋冬,阴阳二气,可以理解为节气和气候。
《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里提到“五脏者,所以参天地、序四时、理七情、明阴阳,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这里提到了五行中的“肝心脾肺肾”与阴阳的关系,以及五脏在节气和季节中的变化规律。 所以古人把植物的生长和五行以及四季是密切相关的,而不是简单地对应关系。 比如春天发芽的植物,它对应的五行应该是春天的属性,而不是简单说属于木。如果这种植物是在惊蛰以后发芽的,那么它的五行就应该属于阳木;而如果它在雨水之前就萌发,那么它的五行就属于阴木了。
《黄帝内经》中用五行对脏腑进行描述的时候,不是简单地对应关系,而是同一脏腑之内的阴阳分治,各有其属。如“心主血脉……心火生肺金……”等等,并非现代科学用简单的中医学理论所能解释的。 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阐述,可能就是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基因表达谱,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生理功能,而生理功能的差异最终又导致了药理作用的差别。
古代没有遗传学,但是已经有了基因的概念,并且通过观察发现某些药物的副作用能够遗传给后代,因此古人把药物的作用归结到五脏六腑,把药物的不良反应归结到遗传。 而非药物的治疗方法,比如针灸,气功,按摩等古代中医治疗方法,其实质也是通过改变经络系统(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神经—内分泌网络)来调节体内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