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于五行属什么?
“芷”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的“阝”是邑旁(地名用字),右边的“芷”是草本植物的名字。古代的邑旁和今天的城市边沿不完全一样,有时候离得比较远,比如“郸”的邑旁就在现在河北省保定市东南;而“芷”的邑旁,在现在的湖南省沅陵县城北。 古代的“芷”是一个多义词,含义很多,除了今天我们见到的草——白芷、香草——薄荷之外,还有治丧的意思——“治”的繁体字“治”右边就是“芷”——料理丧事。这个含义逐渐演化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治”。
古人把医药和丧葬看成两个系统,分别由不同的官职管理。医药管医疗养生等,属于“下医”范畴;负责丧葬的官署叫“太常”,属于“上医”。这两个官职都很重要,但级别不高,都是九卿之一。 “芷”“治”两个字在古代还可以通用。《礼记·檀弓》里有这样一段话: “哀公问:‘弟子哭不哀。’孔子曰:‘弟子哭不哀,此所谓非孝也。’公曰:‘何谓非孝?’孔子曰:‘见父之忍,而不能哀者也。’公曰:‘父子之严,可以为一乎?’孔子曰:‘父子虽严,其令乃行。’”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鲁哀公问孔子,他让孔子的学生哭他的父母,但是学生并不悲伤。于是孔子说学生不悲哀是因为他们心里不尊敬父母。鲁哀公告诉孔子,父子之间相互尊敬是没有疑问的。然后孔子举了一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古代有个父亲犯了死罪,他的儿子去请人代劳,替父亲受刑。这难道不是“孝”吗? 这段文字里的“令”指的是父母的教导;引申开来,子女听从父母的教导,就是“孝”了。所以古人说“父教母训,惟其不言,耳有所闻,心有所念,斯为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