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五行代表什么?
在五行之中,有“相生相克”一说。 相生,即水生木、木生火; 相克,则为水克火、火克金……如此循环。 而“暮五行”的说法则源于此—— 水(午)生火(未),而月处于阴盛阳衰的状态; 因此有“暮午”之称,表示阴气逐渐旺盛,天气渐渐转凉; 月照大地,万物繁茂;草木得以生长,故为“木”。 于是就有了“暮五行”——水(午),木(未),火(申),土(酉),金(亥),水(子)。 如此,阴阳循环,生生不息。 但其实,这“五形”并非绝对存在的元素周期表,而是古人根据对宇宙的认知所总结出的规律。
比如木,它并不是指某一种树或者草本植物,而是一类具有代表性的物种所拥有的共性。 所以才有了“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均沾”等说法。 而这些物种的共有特性就是“升发”,可以看作是“阳气”的一种表现形式。 有形则有质,无形则无质。 如果说水火金土木五种元素是有形的,那么阴阳便是无形的。 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解读这句古话——“运动产生能量”!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从无到有的过程。 水蒸气形成雨露,滋润大地;大气层中的紫外线、辐射线等作用于地球表面的物体,使其发生电荷分离从而产生电流;电荷分离又促使正负离子碰撞,释放能量,由此产生了高温高压,导致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个过程就是阴阳转化,从无到有,从寒到暖的过程。 所以《黄帝内经》中才提出了“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的观点。 也就是说,人们在顺应自然的同时还要调控自身,做到内外兼调,才能避免外邪入侵,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