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戏有哪些?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金滕》“五行,一曰水 ……五气,一曰志,二曰思,三曰忧,四曰怒,五曰喜。” 这里的五行指的是五种情志、五类气质。后来人们逐渐将自然界的天、地、山、泽、风、水、火、土等也纳入了五行的范畴。东汉的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中首次提出了“五脏所受,病则有形”,即现在所说的“五脏病”。
而中医所说的“五行”,已经超出了情感或者情绪的范围,而是指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木、火、土、金、水。《尚书·洪范》中提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中医学中的“五行”就是来源于此。
中医理论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可以归结为五大类,每一类都由一种五行属性加以界定。中医里有很多用五行解释人体生理病理和用药规律的理论。 还有用五行相生相克推算发病的时间和症状的,以指导临床治疗。如:
1.肝属木,喜条达,恶抑郁;脾属土,喜燥恶湿。肝郁日久,脾气不运,则见纳呆、腹胀;若淤血阻滞于肝,则见胁痛;肝失疏泄,胆汁外溢,则见黄疸;肝主藏血,血不行则气滞,气不行则血滞,故有肝病易发淤血症。
2.心属火,火性炎上;肺属金,金性肃降。心火宜下移于小肠,小肠之气通膀胱,形成小便;肺金得心火之温煦,通气下行,呼出浊气,吸入清气。如果心火不能下移,则小便不利;肺金不能得到心火的温煦,则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
3.肾属水,主蛰封藏,精气内灌。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旺盛的三大要素。肾精足,则精力充沛,抵抗力强;肾气盛,则腰膝强健有力;肾阴足,虚火上炎,则口舌糜烂;肾阳旺,肾中之元真通畅,机体功能正常,则畏寒肢冷。
4.脾胃五行属土,是气机升降的枢纽。
5.大肠小肠属金,为传导之官。食物在胃肠中消化后,全依赖大肠小肠的气化作用,将其精华部分传输至全身,糟粕部分形成粪便,由大肠小肠排出体外。临床上常通过调节肠道气机来治疗某些疾病。 总之,在中医学理论中,“五行”已不仅仅是五类元素或物质,而且是指整个自然的五种类型的事物。它渗透在中医的理法方药中,对研究中医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