楪五行属什么?
“楪”这个字在《康熙字典》和《说文解字》里都只有一解,即:“同‘楪’(dié);字亦作‘牒’”,并引证唐代李善等注的《文选•昭明太子集》中的“玉牒金书”为“碟”的用例。而“玉牒金书”的意思又引自宋代苏辙的《祭韩忠献公文》里的“玉牒金书,世载其美”。再往前追源的话可以看到唐代韩愈的《答刘秀才论史书》里有“简牍繁难,玉牒金书,不可遍得”,这里“玉牒金书”的意思又变成了“简册”。可见这个词在古代并不常见,至多算个冷僻词。
那么从字形上来看,“枼”字左边像树的枝干,右边像树叶,合起来就像树上结满了薄薄的圆形叶子一样,所以本义应该是指“树上的叶片”。《说文解字》中说“枼,树薄叶也”,段玉裁注云“谓树叶之薄者,若榆叶、杨叶之属”。从这个意思引申出去,“枼”指代的就是“树叶”了。 清人吴楚材等编撰的《古文观止》中收录有东汉王逸撰写的《离骚经序》(此二句非《离骚》原文,为王逸所附),里面“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这里的“修能”被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优美的姿态”,而“美”字前面被翻译成“修”“好”“良”等等,可见“脩能”的“脩”是名词,表示“美好的样子”。而这个意思的“脩”古音xiū,和“枼”的古音shēo很接近,所以在汉代就用“修”代替 “枼”来表示“树叶”之意了。如东汉王充的《论衡·释祷》中有“求雨无应,叩头悔过……其衣褐如土状,手持杨枝叶。”
除了“树叶”之外,“枼”字的另一个重要意思是“刻镂纹饰的铜板”。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说“枼,器也。”段玉裁注中说“宋孝武令杜弘智造七宝装画屏,曰‘雕饰黼黻,彩画错丽,谓之画箑’。”“箑”字现在一般写作“扇”,“画箑”就是指上面描绘着彩色图像的扇子,这样的扇子用“枼”来指代也很合适。 另外需要提一下的是,虽然“枼”字目前普遍被认读作yè,但据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枼”字在古代也有读xiě的时候,而且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例如清代张燕昌著的《古文笔译》中收录有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撰写的《文选序》,其中“今之诗文,所谓古文者……咸以章句疏异,风雅难分,莫不各引一方之词,以其所解,传之于后。”这句话中的“咸”字古代读音xián,而“所解”的“解”读音jiě,两句结合就念xiě。又如明代冯梦龙辑的《古今小说》卷二十《萧淑英和诗记》中“我若见花,那枝上流莺,可教解语。”这句“解语”的“解”也是念xi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