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是五行什么行?
隶书的笔画有横、竖、撇、捺、点(下面讨论的点,专指“捺”的变形);它的结构特征体现在“宽绰舒朗”“左紧右松”“上密下疏”……等等方面。 这些特点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疏 在汉碑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书写规则:笔画少了,结构宽松了,字就写得大了。于是有人总结了一句话用来描绘这种形态下的书法美感——“疏可走马”。
《礼器碑》结体紧密,笔画细腻,可以说是传统汉字书法的极致之美。但是同时,它也不失灵动之气。这种静态的美如亭亭玉立的大家闺秀,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到了《曹全碑》《乙瑛碑》《史晨碑》,字形更自由随意一些,线条也更挺拔流畅。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笔画都写得较为短促,在字形上也尽量拉长,以便于整个字体上下左右都有足够的空白处。这就是为了“疏可走马”所做的字形上的努力。
如果说“疏可走马”只是隶书的一种境界,那么还有更高的境界。那就是在“疏可走马”的基础上再加进去“密不透风”——这是更高层次的疏,也可以说是“疏密有致”。 能够实现这“疏密有致”的艺术境界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笔力深厚,二是章法严谨。
只有笔力深厚的书家才能做到既疏又密。孙过庭在《书谱》中谈到笔法时说道:“一笔而俱成,亦不颠逸。”意思是说,书写的时候,一笔下去就能完成所有笔画,并且粗细均匀,毫无偏差。只有具备这样精湛的笔法基础,才能从容地调度笔墨,在疏与密之间收放自如。
除了笔力坚实外,章法上的讲究也是必不可少。古人做篆籀时候,就很注重整体结构的安排。比如《石鼓文》,虽然每一篇都是由四个或五个不同大小形状的字组成,然而每个字在不同的篇章中,却并不刻意追求相同的字形。这就是在结构上做到了“疏密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