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先天五行?
五行的来源,最早记录在《庄子》里“水、火、木、金、土”为阴阳五行中的“五德”。 后来战国时的《荀子·礼论》中有了“五行”的概念:“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五气,以像五行。”(注:像是指类似的意思)
汉代的《尚书·洪范》中则有“五行”和“五味”的关系:“五行,一曰木,二曰火,三曰土,四曰金,五曰水”“稼穑作甘,醴酪作酸,糟粕作苦,燔石作辛,水泉作咸。” 这里已经有了“金木水火土”的概念了,并且出现了“生克制化”的关系。
至于为什么是这五种元素,恐怕是因为它们分别是物质世界里的金属、植物、火焰、水和土壤。 “金”指一切金属;“木”指树;“火”指一切热量;“水”指一切液体;“土”指一切固体。 后来的《周礼·考工记·匠人》记载了土木金石四种材料:“凡筑室之材,均土鼓、泥丸、木料、石头、芦苇。”
这里,“土木金石”代替了先前“金木水火土”的顺序。东汉的郑玄为此做了注解:“木居东方,火居南方,金居西方,水土居北方,此四方之象也。” 不过,这种顺序在唐代以后变了。杜佑的《通典》里写道:“盖天地之气,运行不息,有消长盛衰。”他把“金木水火土”换成了“水陆空冥”。
因为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陆地占29%,空气占1%,所以“水陆空冥”更契合自然界实际。这一顺序至今仍然被沿用。 而“金木水火土”之间的关系,在汉代也有了“相生相克”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