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八字算五行?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们得从五行的起源开始说起—— 五行的来源 古人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受五行之气所生的。所以五行不仅代表了五种基本元素,还代表了各种事物的发展规律和特性。《尚书·洪范》有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这里说的五行是五行性质的概念而不是指自然界中的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本身。这个概念后来被儒家所继承并加以发展,衍生出了相生相克的学说。比如东汉末年的郑玄就认为水火者,阴阳之始;木者,生长之始;金者,兵革之始;土者,万物之始。而西汉末年许慎在他的著作《说文解字》中首次将五行与古代五种金属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所谓的「五德终始说」。
不过此时还没有五行相生的概念存在(因为五行在这里只是用来描述五种物质的性质的)。直到王充在《论衡·物势篇》才正式提出了五行的相生相克理论,他认为五行分别对应着五个方位,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又由于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形成了一个循环的链条来解释宇宙万物的变化。 而到了《史记·天官书》中则出现了天干地支以及天干地支与五行相配的记载: 天子常以正月旦立迎春于东门,春言东也。先立春三日太史谒之天子,祝曰:“五帝守历记春如东方,已见春风,愿见土德之瑞。” 可见当时已经有了五行和干支配合进行占测的思想雏形了。 但这里的五行和现代意义上的五行还是有不同之处的,首先是没有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的区分,其次也没有互相生克的关系。
其实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是由鲁国著名学者申培提出的,只不过那时候的五行与现在所说的五行是不同的。申培把“金木水火土”称为五行,他把金木水土看作是物质的基本元素,又把火气看作是这四种元素的属性之一,因此就有了金生火的说法。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申培没有做过任何的解释。
总之,五行最初是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提出来的,它主要反映了人们对万事万物的看法和理解。而在战国时期,五行又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新含义。随着历史的发展,五行逐渐被应用到各个方面去,其中就包括占卜术。
怎么理解这些字眼? 其实按照现在的逻辑来看的话,所谓五行就是由五个不同的符号构成的抽象概念体系。但问题是古人并没有这个概念,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对事物的观察总结出来的结果而已。所以在解释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就比如下面这两个例子: 《管子·五行篇》云:“五行者五行而已矣!” 这里把五行当作是一种简单的五个词的组合而没有考虑其他方面的问题。 但是后来有人发现这句话有问题,于是就改成了这样: 《汉书·艺文志》云:“五行有五义焉……各以其善行之谓五行。” 这句就比较合乎逻辑了,他把五行分为了两类,一类代表五种自然现象或事物的属性,另一类则是指这五种属性的具体表现。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五行了。
那么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很好判断自己的生辰八字里面的五行是否齐全了,只要看自己八字里面的五行的个数是不是为5个即可。如果是5个或者超过5个那就是不缺;反之则说明缺某一行的。另外还要注意的是,五行之间也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存在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