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命理怎么算?
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的“九州土,九山、九塞”的说法。这里的土就是指土地,也指土地中生长的五谷;山的含义是高大的意思,古人觉得高山是最为险峻难以逾越的,所以用高来表示险峻的意思;至于塞则是指险阻要塞的地方。 后来随着春秋战国时代的到来,百家争鸣,诸子对五行的属性做了许多的解释,比如: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认为五行是“按数起名,如木数三,火二,金四,水五,土之数六”,意思是按照一,二,,三,,四,五,六这样数字的顺序排列下去而命名的。
汉代的董仲舒认为五行是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五种元素,它们是相生相克,又相残相争的关系。他把五行分为两类,把金木水火土归入一类,称为正五行,把天,地人三界和他们的属性归于另一类,称之为配五行(以天地人配五行),他说:“木胜土,故太白伤于秋;金胜木,故少阴精见于午....."这是说金星(太白)被秋天所伤害是因为秋天的属性和木相抵抗的缘故,同理因为金克制木,所以在夏季的时候太阳的精华就会出现在午时。这样的说法显然是一种很唯心的认识论了。
不过这种解释虽然看起来很玄乎,但是却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和社会背景。在西汉的时候,汉武帝开始相信神仙方术之说,他的父亲汉景帝在位的时期就曾经派遣了使者去寻仙访道,到了武帝登基之后更是大兴其端,他先后派了数十批人到海内各地寻找仙人,甚至有人因此犯法被杀。同时他还封了许多的神仙给一些大臣做封号,一时间方士们纷纷奔走各地以求取功名利禄。于是董仲舒等人为了迎合皇帝的心思才写了上面的文章。
另外,由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原因,五行说的思想也被统治者用来维护政权,当时他们以金木水火土配阴阳五行来说明汉朝是火德,而曹操则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木,曹丕篡位后便以此为借口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由此可以看出五行学说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五行学说渐渐脱离了实际的用途转而成为一种神秘的理论体系,人们只关心它的形式而忘记了它最初的意义,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清代中期才得以缓解。
现在大家普遍认为的五行为金木水火土只是一种代称而已,并不是五种具体的物质或性质。而且这种说法也是从三国以后才开始有的,在这之前,五行一般被称为五德或者五材等等。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说法呢?这就要说说古代的阴阳家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了。他们认为世界是由阴阳两种基本力量构成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用它们来概括,比如说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男性为阳女性为阴等等等等。 而所谓五行其实也就是一种阴阳关系的具体表现方式罢了:金木水火土之间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也就是说金的属性里有木的影子,但同时也包含了火的特征,水的特性中也蕴含着火性的一面。同样,土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