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属于以下哪个五行?
水,火 土,木 金。 先讲一个事实: 我们古代用的都是天干地支历法,这个历法是阴阳合历的,也就是公历。而我们现在用的是公元纪年法,这是西方人在一八一五年提出的,我国在一九七一正式采用(之前用过民国纪年法)。在农历当中有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是按照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角度划分的,每15°是一个节气。我们知道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是一天24小时;而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大概是一年365.25日, 也就是地球公转角度为360°+1/4。因此每个节气之间间隔大约15/11≈1.37天。所以立春到下一个立春节气之间的天数是不固定的,可能1个月又几天,也可能11个月又几天…… 所以古人为了方便起见就把二十四节气分为七个时段,称为七政或七曜。分别是初一至十五为一个段,叫做朔(shuò,就是月初的意思)至望(月亮圆缺一次叫“望”)。再往下15°为一时段,分别称为既望和既晦。最底下一段15°的时段称为闭宿、星回节或者腊夕,因为冬至这天地球处于近日点,黑夜最短,白天最长;夏至当天处于远日点,黑夜最长,白天最短。
言归正传: 根据天干地支理论,每年正月建寅,也就是说寅月第一天才是立春,那么接下来的六个时段就应该是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然后才进入卯月第一个时间段——我们所说的孟春之月。所以南方的天气与季节变化并不完全符合北方的季节划分,比如长江以南的气候特点与夏季有关,而在北方则是与秋季相关。这就是为什么南方没有秋老虎的说法。 同理可得:广东人习惯说的“小暑大暑,不下就好”意思是小暑期间如果下雨了那就麻烦了,说明暑热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而大暑前后不下雨才是好兆头,天气很快就会凉爽下来。这就是所谓的“夏逢三伏连阴天,庄稼遍地好种田”“伏里不雨粮无收,伏里雨多米满仓”等等。 还有南方冬天一般不会有雪,而东北等地会出现极寒现象,这是因为南北方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的,这与五行没有任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