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属五行什么?
在现代汉语中,“龙”和“辰”常常连用,但人们往往只注意到它们都是汉字中的形声字,会认为这个字形上的关系是巧合而已。其实,在古代的观念里,“辰”就是“龙”的一种形式。 在古代文献中,很多用“辰”表示龙的形态的词语,比如《易·坤》说:“龙战于野。”孔颖达疏引《韩诗》说:“言其龙蛇之形变化於草野之间也。”又如王弼注《周易·乾》“龙德而隐者也”时也说:“龙变化而潜藏者也。变化则不见其形,潜藏则不见其体。”这些例子说明,古人眼里的“辰”就是一种类似龙的形状,或者说龙就是“辰”的形象化。 不过,我们这里要说的不是这种联系,而是另一条思路。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既然辰是龙的一种形象,那么它跟龙的属性当然也是有联系的。而在古代人的观念里,辰是土星。
1 陈梦家先生曾经指出,在卜辞中,土星叫“玉”或“白”(《甲骨文的宇宙观》)。这显然是错误的。土星与辰的关系,就像金木水火四星的名称与其所在的方位一样,并不是像陈梦家所说的那样只是名称的通假,而是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土星因为其黄色而被称为“白”,这是非常奇怪的。陈先生没有能够理解这一点,所以提出了这样的误判。
2 “辰”的古文写作“_”、“”等形,这种形状本来是一种动物的侧面图像,当它作为符号单独使用时,用来表示动物身体的一部分。因此“辰”的这种形体本身就可以理解为一种动物的侧面图,而且最可能的原型就是龙身的样子了。 这种“象形符”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指代龙。但是,由于古代的图画文字往往是几个类似的符号组合起来共同表示一个意思,于是,人们就用“辰”来表示一些以“_”为部件的文字的组合意义了——这就使得“辰”有了新的含义。比如说,“辰”加“戌”组成“戎”,加“甲”、“戍”组成“震”,等等。但这些字的本义仍然是以“_”为主体形成的形象结构所表达的意义——“戎”仍然是“龙”的意思;“震”则是由“龙身”+“龙头”组成的抽象图形,即所谓“震龙”的形状。 可见,所谓的“辰”的字义,实际上指的是“由‘�’构成的龙形的各种变形”这种意义特征。 那么,为什么要把这种意义上的龙称为“辰”呢?我们可以这样推测一下:“辰”最初是一个独立的象形字而不是偏旁,它的基本形状类似于龙或者蛇的外形,后来为了表示某种抽象的概念(例如上面提到的“变易之象”),才把它当作偏旁使用。因此,如果要解释这个字的意义,就必须要找到跟这个字形体上有联系的另一个事物,以便把抽象的概念跟具体的形体联系起来加以阐释。这个跟“辰”形体上联系的事物,既可以是“辰”自身以外的独立实体,也可以是“辰”自身的某种形态——很显然,后者更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个抽象的概念,所以就成为了被选定的对象。最终的结果是,“辰”作为一种形体出现了两个含义,这就是所谓的“重文”现象。 我们知道,“龙”字是由“辰”和“童”两部分构成的。这说明,上古时代的“辰”跟后来的“龙”本来就是可以互换的。
4 “辰”和“童”之间的关系之所以如此密切,是因为两者形体结构的相似性:两者的上部都是由三横组成,中间的横画略短些。两者下部都有一个斜笔。 所以,“辰”其实就是“小龙”的形象,也可以说是幼龙或者小龙的意象,由此引申出各种有关变化的含义。
5 从这里还可以看到另外一个信息:原来,人们心目中辰的象征物正是土星的光环。如果这个推论正确的话,那么在土星环被发现之前,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并且有了关于土星环的猜测,只是还没有得到证实罢了.另外需要提到的是“辰”的上部一横代表天空,中间一横代表大地,而下部的两横可能代表日月和星辰吧!至于下部的两点,估计可能是土星环的象征吧~~~ 总之“辰”的确是个好记又好写的字哦~o(≧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