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在五行中属于什么?
五行的基本含义及其关系 《国语·周语上》“故先王不务德而务守疆,不为可欲而不为惠,不求富而宽禄”中,对“五”的含义作了明确解释:“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其崇(高)也,其卑也,皆所谓五行焉。”韦昭注:“崇谓尊,卑谓伏。言天地之间,有五物象为之崇贵,又为之卑下。”
根据这段话的描述可以看出,五行是从自然界的现象概括出来的概念,它并不是指五种物质或五种性质相同的物质。古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木(草木)、火(太阳)、土(大地)、金(金属)和水这五种基本的元素构成的,这五个元素是相互关联而又互相对立统一的。它们不仅构成宇宙万物的基础,而且制约并影响着宇宙万物的生长、变化和消长。因此,中国古人的思想体系都是基于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的。
例如天与地、阴与阳、君与臣、父母与子等都是彼此对立而又互相依存的矛盾统一体。古代思想家认为世间万事万物没有不受到这五元素的作用和影响的,它们相生相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按照这一理论推演下去的话,那么人的身体当然也可以分为木、火、土、金、水等几个部分了。比如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等等。由于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这些功能既是对立的又是相互协调的:比如心火要下降于小肠,温煦小肠;而小肠中的液也要上归于脾,滋养脾土。这就是所谓的相火相生。反之,如果这一作用发生障碍,就会出现相应的疾病症状。
从上述内容来看,“五行说”的确与人体的构造有着相似之处。但是,这只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主观臆断而已,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可以证明这种说法的正确性。事实上中医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立在汉代以后形成的理论框架上的,其中有许多内容都与五行学说没有什么联系。
关于五行的生克关系及对应方位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认为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他们之间既可以相互助长又可以相互促进。此外还有一种相互牵制的作用——这就是著名的相生相克学说。这个学说的实质在于强调事物之间的平衡状态,一旦这个平衡被破坏了就会产生相应的病理反应。
古人将这种关系形象地比喻为一种相生相克的连环。其中每一环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 金生水。因为金是一种固体物质,而水是液体,所以金遇水就会凝固成固态;同时因为金的熔点是1064℃左右,在常温常压下不会燃烧也不会沸腾,因此它可以不断地吸取热量来维持自身的温度不变而不出现沸腾现象。水的性质十分接近于金属的特性,因而能生出金来。
木生火。木具有温暖、向前的特性,当它遇到火的时候就会迅速燃烧起来,从而产生出熊熊烈焰;但与此同时它也失去了一部分水分变成灰烬掉在地上。这是因为水和火都能使木燃烧得更旺的缘故吧!
水生木。古人认为水是生命之源,只有不断地吸收水分才能保持生命的存在和发展。所以每当春天来临时,树木便会快速生长;秋天来临后则开始凋零枯萎。如果没有水的话就不能形成新的生命形态了。另外还应该注意的是,当人们用水浇灌花木时不能直接浇透根部而要让其顺着树干流下来以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这样才有利于树根的生长发育。
火生财。火的特性是向上、外散,因此它能使金属熔化成为液体后再凝固成各种形状的金器。它还具有驱邪避害的作用呢!在古代巫医当中就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如果你不小心碰到了毒蛇的话就会被咬伤;但如果你及时喝下了这种药汁就不会再中毒了哦!火焰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啊!
土生金。土具有生化、长养的特性,当它与金属相遇时就产生了化学反应生成黄金首饰;并且还能使已生成的金属更加坚固耐磨。这说明土地能够提供足够的热量给金属冶炼之用。
五行的分类 五行为:木、火、土、金、水。 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可以分为四季和五季。春属木,夏属火,长夏属土,秋属金,冬属水。根据地域的不同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成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东西都和自然界的五行相对应着。例如汽车被称为“铁骑”,因为它由钢铁制成且外形酷似马匹而得名;而飞机则为“银鹰”,寓意它翱翔天空犹如大鹏展翅一般威武雄壮;轮船则是"巨舰"或者叫作“艨艟巨鲸”(这是因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在一篇名为《江雪》诗中把长江比作一头横冲直撞的大黑熊)……由此可见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是何等的强烈呀!
五行在人体中分布的具体位置如下所述: 肝属东方青木;心肺属西方白(赤)金;脾胃属中央黄土;肝胆属北方玄水;肺大肠属南方朱(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