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五行属什么?
1、关于“五德”,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东巡时,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君德高厚,天下为一,诸侯宾服,凡古昔帝王没有能及得上秦帝的;当时有一位齐人淳于髡用比喻讽谏说:“臣闻之,尧舜尚贤之时,犹七寸之竿折而自至。汤武尚勇之时,将夺则杀,孰敢不惠!”又说:“夫以秦王之明,政之事,师殷足强,天下莫敢欺。然卒崩亡,何也?”秦始皇于是召见淳于髡问道:“子以为何如?”淳于髡回答说: 臣闻之,五帝不相复礼,三代不相袭法,各传其时,制度不同,故曰‘禹行而舜趋’,圣人各因时代而施其政教而已矣。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至于神农黄帝之世,继迹而兴,犹尊奉神农之法。所以圣王之法不同如此也。是以教化不明,风俗不正,人民夭寿者,或失其本焉。
2、五行之说,最早见于《尚书·洪范篇》,其云: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此段文字是说,五行是构成天地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各自有不同的特性——“水曰润下,火曰炎上”……等等。其中土的特点为种植、收获,也就是所谓的“稼穑”——这显然与后世所说的土的属性有很大区别。 可见,五行之说并非后世所认为的那样是与天地万物相生相克的关系。
3、五行生克制化的原则,在西汉末年刘向所著的《五行大义·序》中已有较为详尽的论述—— 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其数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所谓“五”为阴阳之和;“奇”、“偶”之分也。 其气: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十,为阴。天数五,地数五,五行之数。 天一也,地二也,天三四五也,地二四六也,天一飞升也,地二还合也,天之五火而下应于水,地之五土而上合于木。是故天地之精,互生互通者也。 五日为建,六月为季,五季为岁。
综上所述可知,所谓“五行”是指宇宙间的五种自然现象而言,并非后世所指的“水火土金木”;“五行相生”“五行相克”则是人们根据自然界中的五种自然物及其作用关系推论出来的,并且赋予了它们特定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相应的代表符号,因此才有了后世的五行学说、风水格局乃至迷信活动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