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什么克什么?
五行的相克关系中,有相生也有相克的关系 相生关系又称为“母子关系”、“滋助关系";相克又称作“矛盾关系”“胜负关系”或制化关系等。具体而言,相生即有生之义,是相互资生的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循环顺序不断进行的一种运动变化规律。而相克则是相互制约、克制之意,也就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的顺次相克过程。
在临床上,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治疗原则,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常选用相克的药物来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以增强疗效及减少副作用的产生。例如,肝病多见气滞血瘀,气为血帅,用行气药可推动血液运行,故配伍活血药常用“子母相投”之法(如香附配红花)。由于活血化瘀药易耗气伤血,故配伍益气药同用,既能补气又不至化瘀力弱,此乃“泻子法”的应用。还可采用“反佐”方法,若病人瘀血阻络且兼痰湿者,常用活血化瘀药配伍健脾化痰药同用,这样既可消瘀又可祛痰,使祛瘀而不伤正,化痰而不瘀滞。
1.“泻子法”:本方法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指用相克的药物来抑制相生的药物,使其失去其偏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这种治疗方法多用于“亢进”的药物。例如,肝郁气滞常表现为肝气郁结,则横逆犯脾,脾胃失和,出现食欲不振症状。在治疗上多以疏肝解郁为主,但疏肝太过则损伤脾胃之气,此时可用“泻子法”,使用疏肝药配以健脾药共同治疗,以达既疏肝又健脾的目的,两得其宜。
2.“补母法”: 本方法是在“泻子法中”的基础上应用的另一种方法,它是应用相生的药物来补益被泄药物的母脏。该方法是针对某药过于“亢盛”所致的病证而使用的,因为泻子的同时也会伤及母体。所以,为了不伤及患者的根本,就采取这种方法来“培其母”,进而扶助元气,祛除病邪。当患者患有胃病时,往往会出现肝郁不舒的症状,这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病症。一般来讲,治疗胃病的药物多为苦寒之品,长期服用极易导致肝功能受损。在此种情况下,可以配合一些补养肝气的药物,例如四君子汤加味;另外还可以服用逍遥丸加减进行治疗。以上两种方药均符合补母法的原理:一方面可以减轻苦寒药物对肝脏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因脾胃虚弱所造成的肝气郁结现象发生。还应注意用药剂量不宜过大以免产生毒副反应。
3. “抑子法”: 此法是利用能克制所生子药的药物去对抗过亢的药力,使亢奋之性得以缓和,达到治疗效果的目的。此方法适用于某些疾病初期出现的亢奋型症候群或者是一种暂时性的生理反射状态,通过抑子的方法可以减缓亢奋程度并消除不良反应的发生,然后再行治疗原发性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这个方法时要注意两点内容:第一点是选择适当的抑子药。第二点就是要注意用量适当不能过量,否则会产生副作用甚至引起毒性反应。
4.“制化法": 制化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一种生化与制化的关系:相生是化生和生化,相克则是制约与制化。
以上就是我对于五行相克的知识总结以及我的见解和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