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字五行属什么?
从偏旁部首看,“祝”字左右两个部首都为立刀,即双刀旁; 从左部的释义来看——“忌日、凶祭时所念的文辞或祷词”和右部“表达敬重的意思(如敬语)、表示祝愿的意思(如祝福) ” 显然与祭祀相关;
再从右部的释义来看 ——“用于祝愿时的话:~福;~寿|~唱|~词”以及 “迷信的人对神明或其他尊长所说的问候平安之类的话:进~|~告 |~告儿”,可以得知这两个义项均与祈求神明的保佑有关。
综上,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祝的五行属性为“金(木火土金水)"中的"金"。 那么为什么要用金属器物去祭祀呢?
《史记·孔子世家》载:鲁襄公二十二年春二月,葬宋元君。四月乙卯,孔子始受命作《春秋》。五月癸丑,晋赵鞅、荀寅帅师城汾上。
按《集解》:杜预曰:晋阳之汾水上有汾沮洳城是也。案汉书地理志,太原郡有汾阳县。又应劭、孟康皆云在今汾州介休县北。据汉书冯翊郡有临汾县,则本因水为名耳。韦昭以为晋君所筑,则非。《正义》引皇甫谧云:“晋都新田,即在汾东。”
又按史记年表,元君卒于鲁襄公二十年甲戌,葬襄公二十二年丁丑,而孔子作《春秋》在鲁湣公四年戊申。《索隐述赞》及正义并云:自桓公十三年绝祀至是六十九年矣,故仲尼因史文,修成《春秋》,以刺世君。 《春秋》者,乃孔子修撰鲁国史料而成,其书始于鲁隐公元年。
《正义》云:此书首言正月,明正是故月之谓,非若天子之正朔,诸侯之正岁,谓改月易年。盖史公欲避国家之讳,不取正月之称所以正朔之意,故先论正月之意,然後举正朔之事,此盖圣人所以为曲也。 又按《史记正义》引《礼记·玉藻》郑玄注:冕服十有二章,三章以象日月星,四章以象四时,五章以象五行。冕服一章以上。古者深衣,衣裳异形同套,衣在上谓之裳,裳在下谓之衣。 由上述可知,“冕服”是一种古代礼帽,周代的礼服分为九等,其中最高级的礼服叫“衮冕”,共有12条纹饰。 而这12条纹饰中,有三条纹饰与太阳、月亮形状相像,所以古人把这三条纹称作“三章”,其他9条被称作“四章”“五章”以此类推。因此,将这个冠戴在身上就叫做“冕服”了。 再由上文可知——晋国在公元前543年的春夏两季正在修建一座名为“汾沮洳”的小城堡,同时,《说苑 ·建本篇》记载此事时说:“晋侯使士鞅造秦,筑诸渭汭。”这里的“渭汭”应该也是地名而非渭河入潼关处。
由此可推断当时的晋国正处于大改革之际,于是乎就有了著名的“范氏中行氏反晋平公伐智氏韩魏之盟”事件,而这场战争正好发生在公元前506年至前458年间。 根据当时的情况来看,这场战争的参与者主要有韩赵魏三家。 在这次战争中,韩赵两家获得了不少土地,但只有赵家最终成为了霸主之一,因为当时的晋国已经是“无君之国”了。 所以我们不难看出——之所以要使用金属来祭祀,就是因为这种金属可以让人们在进行祭祀活动时显得庄严且神圣不可侵犯! 这也正说明,在古代社会里人们已经学会了怎样用最简单的物质来表达最复杂的情感啦~~嘻嘻嘻~~~